这新乐侯刘文柄和怀国公孙维藩,一个是锦衣卫的二把手,一个近卫军的二把手。
如果说张世康是崇祯皇帝的左膀右臂,那这二人就是张世康的左膀右臂了。
天马上就要黑了,在这个时候来见他作甚?
略作思索后,崇祯皇帝还是冲王承恩摆了摆手:
“宣他们进来吧。”
片刻之后,刘文柄和孙维藩一同进来,崇祯皇帝温言道:
“两位爱卿前来所为何事呢?”
刘文柄见东厂厂督方正化也在,又见其凝重的表情以及微红的眼睛,立即便猜测方正化可能已经捷足先登告了状。
他与孙维藩对视一眼,示意孙维藩先来。
孙维藩得了信号之后,咳嗽一声,当即拜倒在地:
“陛下!臣……臣要举报!”
在场的人见状表情都很奇怪,孙维藩向来寡言少语,入了军营后,更是不管朝中事,近三年来,还是头一遭弹劾人。
一时间所有人都好奇,究竟是谁把怀国公气的要来亲自举报。
“哦?你要举报何人?”崇祯皇帝不动声色的端起茶水道。
“回禀陛下,臣要举报的是,武英郡王、兵马元帅张世康!”
“噗——”崇祯皇帝刚喝一口茶水就喷了出来,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皱眉问道:
“你说什么?”
“臣要举报兵马元帅张世康!”孙维藩再度重复道。
崇祯皇帝的表情变的凝重,孙维藩身为近卫军副帅,他的可信度自然比其他要高不少。
朝臣弹劾他可以不管,东厂举报他可以不管。
如果连孙维藩也弹劾无忌要造反,崇祯皇帝可就真的遭不住了。
“他犯了何事?”崇祯皇帝仔细的盯着孙维藩道。
孙维藩闻言并没有丝毫的停顿,台词早已烂熟于心,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演技了。
孙维藩对自己的演技信心不大足,但一想到这事关自己乃至大明朝的未来,一下子仿佛戏精附体。
但见他右手深入袍服,猛猛的掐了一下大腿根内侧的软肉,眼珠子立马就生出久违的汁水来,猛男垂泪,我见犹怜。
“陛下啊,臣要弹劾张世康,他瞒着陛下,让近卫军上下四处宣扬他的功劳,他还不让臣说。
他这是犯了欺君之罪呀陛下!
臣身为近卫军副元帅,陛下又赐臣铁券丹书,对臣有再造之恩,臣绝不会辜负陛下的圣恩。
是以,即使张世康为臣的大侄儿,臣还要要举报他、弹劾他!
欺君乃大罪!陛下当诛他九族!”
孙维藩越说越激动,一副与张世康划清界限,不,势不两立的派头,看的在场的王承恩等人一愣一愣的。
刘文柄不断地给孙维藩使眼色,意思是过了过了,用力过猛了。
崇祯皇帝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屁股,他甚至怀疑孙维藩来之前是不是喝大了。
但不论如何,无忌那小子在军中本来就威望很高,如今又去民间宣扬自己的功劳,总归是很让人怀疑的。
如今又是孙维藩这等级别的将帅举报,可信度自然也更高。
那小子究竟要干什么。
这是崇祯皇帝心里最大的疑问。
另一方面,他对孙维藩的说辞持严重怀疑的态度,他的演技太差了,逻辑都不通。
这演技,崇祯皇帝甚至觉得还不如自己。
欺君之罪,这罪名可大可小,若真付诸行动,满朝文武一个都活不成。
将张世康给诛了,谁来中兴大明?
靠你孙维藩吗?
还诛九族,你孙维藩一口一个我那大侄儿,就不怕朕连你也给一起诛了?
“你可有证据?”
“有有有!臣写了奏疏,这里面有我那大侄儿的罪证,证据确凿啊陛下!”
说着,孙维藩就将自己的奏疏呈了上去,崇祯皇帝粗略的扫了一眼,心里是五味杂陈。
那奏疏里,甚至写明了张世康吩咐手下所说的话。
大抵上都是让天下人知道,他们能躲过战乱,能拥有土地,能吃上饭,能躲过灾难,都是他张世康的功劳云云。
记录之细致,一看就不可能是编的,搞得崇祯皇帝也有些犯嘀咕。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崇祯皇帝皱眉道。
声音不大,似是在问孙维藩,又似是在自问。
毕竟崇祯皇帝自问,这几年虽然自己也曾犯过错,但整体上他自认对那小子还是不错的。
虽然吩咐的差事确实不少,可该给的爵位、官职、封赏,也是一样都不少。
他甚至还想将长女嫁给那小子。
他果真要造反吗?这不符合常理,那小子有多懒,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除非那小子一直都是装的,故意让人觉得他懒,然后好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