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671章 辽东就在那里,永远也跑不了

第671章 辽东就在那里,永远也跑不了(1/2)

    “有一种火药,呈黄色结晶体,又苦又酸,嗯不对,这应该算是炸药了,就这样写。

    多少条了?”

    近卫军大营内不少将士都在忙里忙外,等待着上头下达渡河的命令,而在中军大帐里,张世康则品着茶口述着一些后世的常识。

    张世康虽然顶着兵马大元帅的头衔,上下将士也都非常敬重他,但其实他在近卫军里还真不是最忙的。

    尤其是在作战过程中,张世康基本只负责战略层面的调整,而具体作战的调度指挥,那是孙维藩、黄得功等人的事儿,他反倒成了街溜子。

    基本上每天吃完饭在军营里四处转悠点个卯,让所有人知道大帅在忙于公务。

    混个脸熟之后,便跟自己的老婆窝在大帐里不出来,部下们都以为大帅是在努力耕耘后代,也都不敢去轻易打扰他。

    毕竟听说大帅到现在连个儿子都没有。

    只有张世康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两百……两百六十二条了。”马玲绮乖巧的答道。

    她甚至不明白自己写的究竟是个啥,什么又苦又酸的火药,夫君竟然还吃过?他为啥要吃火药?

    诸如此类的疑问一直困扰着她,但有一次夫君对他说,她写出来的这些东西,有朝一日将造福大明的百姓,或将成为论语一般的东西。

    论语在天下人心里的地位可想而知,马玲绮本就崇拜张世康,自然相信他说的。

    本来她还经常打岔的,可是自打知道这本即将成书的作品,可以造福万民之后,马玲绮每次都忍住了,只有张世康问的时候才说话。

    “嗯,叫我再想想,再想想。

    对,你继续写。

    这个世界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粒子,肉眼看不到,需要通过显微镜,哦,显微镜之前有说,这里不再赘述。

    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

    比如我之前提到的鼠疫病菌,如果有足够倍率的显微镜,也都是可以肉眼看到的,这或许对医学以及日后的化学有助益。

    哦,倒是把元素周期表给忘了,”

    张世康让自己老婆代笔的这些东西,几乎就是一个大杂烩。

    什么天文、物理、数学、化学乃至宇宙大爆炸,他是想到哪儿就让老婆写到哪儿。

    几乎上一条还是解释地球为什么是个球,以及地球围着太阳转,肉眼可见九成九的星星都是恒星。

    下一条就突然变成地震的原因,什么板块碰撞,而后又突然转到农业上,什么化肥农药之类的话题。

    她听过最奇怪的,是她夫君说水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什么氢气和氧气,前者还会燃烧,燃烧效率比火药高无数倍。

    马玲绮时常觉得是在听天书,而张世康说的过程极度认真。

    他心里十分清楚,不能十分确定的就不说,凡是写下来的,必定都是后世经过多重验证的科学理论。

    即使很多东西他也不明白原理,但他却能指出方向。

    通过这本大杂烩,他将告诉天下人,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以及基本理论。

    这看起来天方夜谭,但其实却可以让科学家们少走许多弯路。

    或许会有人去质疑,但是没关系,时间将验证一切。

    张世康坚信他不是在做无用功,总有一天,这本科学大杂烩将被后人奉为圭臬。

    正思索间,外头传来洪秀成的声音:

    “大帅,陈大人回来了。”

    “哦,让他进来吧,通知孙副帅、黄副帅他们过来议事。”张世康对洪秀成道。

    马玲绮写的胳膊都酸了,很识趣的收拾笔墨离开,不多时陈应、孙维藩等人都来到了大帐里。

    “如何?”张世康直接问道。

    让陈应前去劝降算是张世康临时为之,虽然对建奴不怎么待见,但这基本上是基于建奴对汉民族的屠戮,以及近代史的无能。

    可这些事毕竟还没发生,而且从现在看来,也基本不会再发生了。

    是以张世康觉得不论如何,还是应该给建奴一个生存的机会,毕竟都是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白山黑水,也是大明的疆域。

    优待肯定是没有的了,给分田地能温饱,就是张世康所认为的不错的待遇。

    当然,他没抱太大希望就是了。

    陈应没说话,只是摇了摇头,看起来有些失落。

    孙维藩调侃道:

    “我就说那样不成,大侄子,哪有你这么劝降的,他们能同意才怪!”

    “爹,工作时候要称职务。”跟着孙维藩一块过来的孙大胜小声提醒。

    “兔崽子!那你还叫我爹?”孙维藩皱眉。

    黄得功不理会父子二人的互呛,有些不解的插嘴道:

    “大帅为何要去劝降呢?大不了从天津卫调集战船过来,总有办法的,无非是多等些天。”

    他觉得这样做总归有些自取其辱,黄得功打过无数次苦战,这次收复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