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221章 公道自在人心

第221章 公道自在人心(1/2)

    从石砫到施州并不远,快马一天可至。

    秦良玉的马车自是比不了快马,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才抵达施州范围。

    进入施州城之前,秦良玉路遇一个不大的村镇,看到不少百姓聚集在村口,似乎遇到了什么难事。

    秦良玉便命令车队暂时停下,着人询问才知,是左良玉手下的兵丁在附近劫掠。

    如今已经劫掠到了毗邻的村镇,若不出意外,最多再有半个时辰,灾祸将降临到这里。

    村里的百姓人心惶惶,年轻些的拖家带口都出去避难了,剩下这些年老体弱者,只能静静地等待命运的降临。

    秦良玉闻言秀眉微蹙,虽早已知道左良玉多行不法,但真的亲眼见到其驻地百姓的惨状,就又是一副情景。

    看看日头还来得及,秦良玉便下得马车来,与那些老汉老妪问话。

    那些老者看秦良玉衣着尊贵,又有兵丁跟着,一开始还有些惧怕。

    但见秦良玉与他们年纪相仿又言辞温和,不大会儿就熟络起来。

    “老夫人还是尽快离开此地为妙,那些兵爷可不好惹。

    这些人成群结队,若是遇到浑人,连知县老爷家都不放过。”

    一个老汉善意的提醒道,言下之意就凭秦良玉的这二十几个护卫,也难保可以不被劫掠。

    秦良玉自不肯退却,一边等候一边与当地村民了解情况。

    “这些兵爷以朝廷不发饷为由,就是知县老爷也求告无门。

    唉,不瞒老夫人,此前那闯贼从此地过境时,也不曾有这群兵爷抢的过分。

    他们一粒粮食都不会给俺们留下,不过老朽已经老了,也活够了,这年月……也没甚可留恋的。”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如是也。

    正说着,便见几百个兵丁如散兵游勇般,奔着村落过来。

    这些人手里拎着刀,将长矛挂在肩头,长矛的一端则挂着鸡鸭等物狂笑着。

    有的士兵手里牵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则绑着一个女子,那女子衣衫不整看起来格外凄惨。

    “老夫人,您还是快些走吧,这儿,太危险了。”那老妪又劝道。

    秦良玉仍旧不为所动,她身后的二十几个白杆兵早已义愤填膺,握着兵器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片刻后,那群士兵就围拢了过来,打头的是个身着盔甲的麻子。

    “忒,吾乃宁南伯麾下游击曹连顺,哪儿来的老妪,可是要为这些刁民强出头吗?”那麻子以手里战刀指着秦良玉道。

    “老身秦良玉,若是呢?”

    秦良玉冷冷的盯着那曹连顺,即使已经老迈,但南征北战数十年,骨子里的杀伐果决却是毫不掩饰的。

    那曹连顺只一听秦良玉的大名,立即就蔫了。

    秦良玉不止是重庆府的定海神针,即便是在整个川蜀、湖广等地,也威名赫赫。

    李自成和张献忠入川以后攻城掠地,唯独石砫夹在中间,如同中流砥柱一般。

    那张献忠上个月曾带着一万精锐攻伐石砫,结果激战到下午留下几百具尸首后,便灰溜溜的撤退了,并且再也没敢打石砫的主意。

    “原来是秦老夫人,不知秦老夫人来我施州,有何贵干?”曹连顺似模似样的拱了拱手道。

    “尔等所为,就不怕遭天谴吗?”秦良玉没有回答他的询问,而是指着周围破败的村落质问道。

    “老夫人此言差矣,我等也是有苦衷的,朝廷不发饷,也不给粮,我等若不自力更生,难道要等着饿死吗?”

    曹连顺虽然慑于秦良玉的威名,但很快就稳住了心神,在他看来,秦良玉再厉害,也已经老了。

    这里是施州,乃是他们的地盘,就凭秦良玉的这二十几个人,是断然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的。

    而且,听说独眼马昨日来了军营,似乎是要请援。

    既然是要有求于他们,想来这秦良玉也不敢对他太过苛责。

    “国事艰难,但即便如此,就可以劫掠于民了吗?

    自力更生,好一个自力更生!

    早晚有一天,我必杀你。”秦良玉盯着那曹连顺道。

    “呵,老夫人好大的口气,不过你可没这权力。

    咱可是得了伯爷的军令的,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那曹连顺对身后的一众兵丁道,那群兵丁先后附和。

    “我劝老夫人还是不要多管闲事,年纪大了就该在家中养老。

    却强要为一群不相干的人出头,朝廷又不会念着你的好,这是何必呢?”曹连顺劝说道。

    所有人都知道你秦良玉的功劳,但那又如何呢?

    即使你的家人全都战死,即使你为朝廷曾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朝廷又给了你什么呢?

    征战数十载,不过仍旧一老妪也。

    反观他们的总兵左将军,虽然威名不如秦良玉远甚,但如今已经是宁南伯,两相对比,令人唏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