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204章 与民争利

第204章 与民争利(1/2)

    这话说完,张世康就眯着眼好整以暇的看着那群文官。

    郑三俊皱了皱眉头没敢接话,刘宗周和刘宇亮也偃旗息鼓,见三位领袖都不吭声,憋了一肚子气的科道言官,只得把气又憋回肚子里。

    “怎的这就没人说话了?蔡大人,你是户部尚书,你应当知道吧?”张世康看向户部尚书蔡国用道。

    蔡国用一直在隐身,闻言吓了一跳,怎的吵着吵着侯爷咋的还把球踢他这儿了,他可是站陛下的呀。

    “回侯爷,朝廷税务繁多,下官也记不得,得着人去户部查看。”蔡国用老老实实的道。

    “不必查了!本侯早已知晓。

    晋商近十年,上交给朝廷的税目总额仅有二十二万两。

    折合每年不到三万两,二十一家!呵呵!”

    张世康一边说着,一边环视那群文官,表情充满了嘲讽。

    晋商的事再怎么争吵也不会有结果,他之所以等了这好几天,一来是为了等人证物证,二来就是为了调查晋商的缴税情况。

    他早知道即便人证物证齐全,这群鸟文官巧舌如簧,没理都要争三分,所以也没指望靠着人证物证平息此事。

    开个窗户都不让开,那他干脆就把整个屋顶掀掉吧。

    “陛下,商人无国,以金钱开道,腐蚀我大明官员,致使整个山西之官场官商勾结贪墨不法。

    此晋商之罪一也。

    是以,臣以为,晋商之事确实该彻查,但重点应当是山西之官场。

    清查田亩、肃清官场靡费之风,将晋商手下之土地重新丈量,分配给当地农户,以彰显陛下之恩典。

    商贾之流占据如此庞大的财富,却只缴纳如此微薄的税。

    此乃大明之所以困窘的重要原因!

    此晋商其罪二也。

    臣以为,若想改善朝廷困窘之局面,改革商税乃当务之急。

    请陛下定夺!”

    张世康十分郑重的向崇祯皇帝拱手行礼,并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当众说出。

    这,才是张世康憋了好几天的大招。

    借着晋商之祸,以山西为试点,整顿官场,同时清查商贾、士绅名下之田亩,将晋商、乃至地主强占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山西的底层农民。

    同样借着晋商之祸,行商税之实,只要落实了商税的征收,最起码朝廷是不会缺钱的。

    商税当然不好收,这可是在东林党人与士绅地主身上动刀子,以前张世康也想过多次,但都没有开这个口子。

    商税倘若那么好收,朝廷也不至于搞成这副荡气回肠的鬼样子。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有钱了。

    一千九百一十八万两,还不包括那七八百车珠宝玉器。

    足可以干好多事情了,至少有了这笔银子,军队的士气和忠心就有了。

    只要军队不乱,一切就都好说。

    念及此,张世康再次看向那群文官,心中暗道:

    ‘面壁人东林党,老子就是你们的破壁人。’

    这个明末最强大的势力,他终究要将这群人全部打趴下。

    崇祯皇帝闻言哪里会不同意,嘴角不禁露出欣慰的笑意,他之前好几次都忍不住想动手了,奈何张世康一直觉得时机不到。

    “冠军侯言之有理,朕……”

    “陛下!”郑三俊虎躯一震当即拜倒。

    “天下疲敝,商税只会加重百姓负担,此乃与民争利之举,与加征三饷何异?

    臣斗胆,恳请陛下三思!”

    郑三俊当然有理由震惊,倘若不是他反应快,旨意这就要下达了。

    此时的他哪里还顾得上晋商,晋商虽然送出去不少银子,但到底不是东林党人的根基。

    况且,晋商已然全军覆没,为了一群死人折腾了好几日,郑三俊本就觉得已经对得起那群人了。

    可商税不一样,商税乃是浙商、徽商乃至全天下商贾、士绅的利益,当然,也是他们的利益。

    所以,不论如何,绝不可让这道政令施行。

    为此,他甚至决定作出让步,他可以不再理会晋商之事,也对张世康所提出的整顿山西、清查田亩之事不再阻挠。

    可是商税,绝对不行。

    这一次,不用人号召。

    刘宇亮、刘宗周、方逢年、熊明遇,六部除却户部尚书蔡国用、刑部尚书范复粹之外,包括侍郎、主事,六科给事中、都察院。

    全体文臣几乎全部跪倒在地,恳请崇祯皇帝三思。

    “陛下,郑大人所言极是,此乃与民争利之举,必然会引起民愤。

    如今流寇未除,倘若再起兵事,朝廷怎堪征伐?”

    “是呀陛下,冠军侯毕竟年轻,不知此举会造成多大的动荡,万请陛下三思。

    这商税,加不得呀!”

    大明本就有商税,只是形同虚设罢了,张世康要改革商税,定然就是加征加派,众文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