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六百二十九章 领钱

第六百二十九章 领钱(1/3)

    很多人从周益民家写完对联出来,日头已经爬到了竹梢。

    村委门口早就聚了黑压压的人,都是刚从周家院子里领了对联的村民,手里还攥着卷成筒的红纸,墨香混着身上的寒气往四处飘。

    男人们揣着烟袋在墙根下跺着脚,棉鞋碾过冻硬的泥地,发出“咯吱”的响。

    女人们挎着竹篮,篮底垫着块粗布,时不时伸长脖子往院里瞅,竹篮里还放着给周老爷子的谢礼——半袋花生或是几个鸡蛋。

    “他婶子,你说这钱真能如数给不?”西头的刘婆子往王二婶身边凑了凑,压低声音问,手里的帕子攥得皱巴巴的,她刚从周家领了“岁岁平安”的对联,红纸上的墨字还带着点湿意。

    王二婶往院里瞥了眼,手里的“出入平安”对联被风掀起个角:“瞧你说的,老支书啥时候差过事?去年分的六十二块,一分不少。”

    她拍了拍竹篮,里面的搪瓷盆叮当作响,“我特意把家里那只最大的搪瓷盆带来了,装钱敞亮,等会儿领了钱,正好跟对联一起挂回家。”

    “吱呀”一声,村委的木门被拉开条缝,老支书探出半个身子,手里攥着个铁皮匣子,锁扣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他刚从周家院子路过,袖口还沾着点墨渍,大概是看对联时蹭上的。

    人群像被捅了的马蜂窝,“嗡”地就往前涌,手里的对联纸互相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

    “哎哎,别挤啊!”李木匠被后面的人推得一个趔趄,手里的“身如松柏”对联差点散了架,烟袋锅子也晃得厉害,“我这老骨头可经不起这么撞!刚从益民家领的对联,别给挤皱了!”

    “都想早点领到钱,谁不着急啊!”后面的年轻人嚷嚷着,手里的“五谷丰登”对联被攥得发皱,还在往前挪。

    女人们的竹篮勾住了彼此的衣襟,乱哄哄的脚步声把地上的积雪都踩化了,溅起的雪沫子打湿了对联的边角。

    “乱什么乱?”老支书的嗓门像打雷,手里的铁皮匣子往门框上“啪”地一磕,“都给我排好队!一家来一个人,按门牌号来,少一个子儿我补上!”

    他瞪着眼睛扫视人群,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怒气,军绿色的袖章在风里掀得老高,目光扫过谁手里的对联,谁就下意识地把纸筒攥得更紧。

    涌到最前面的几个人脚步骤然停住。

    “支书说得是,排好队才快。”周大明先往后退了两步,他手里的“阖家欢乐”对联迭得整整齐齐,对身边的人说。

    “咱庄户人得懂规矩,刚领了益民爷爷写的好对联,更得守着本分。”

    王二婶拽了拽当家的棉袄,把他手里歪了的对联扶正:“排吧排吧,支书的脾气你还不知道?犟起来牛都拉不动。再说了,早领晚领都是一百三十块,犯不着挤皱了刚到手的对联。”

    李木匠也往队伍后面挪,小心地把对联往怀里揣了揣:“急啥,钱跑不了。我这对联还等着贴在堂屋呢,可不能弄破了。”

    没多久,歪歪扭扭的队伍就像条长蛇,从门口一直盘到晒谷场边,每个人手里都攥着副红对联,远远望去,像条游动的红龙。

    就在老支书转身回到村委的时候,只见队伍末尾一阵骚动。

    周大辉趁着前面的人转身,悄悄往前挪了半个身子,胳膊肘还怼了下前面的张奶奶,把她手里的“福寿绵长”对联撞得掉在地上。

    “你干啥?”张奶奶捡起对联,心疼地拍掉上面的雪沫子,没好气地说,“年纪轻轻的,咋不学好?刚从益民爷爷那求的对联,都被你撞脏了!”

    “周大辉!”老支书的声音陡然拔高,像鞭子抽在地上,“你那脚再往前挪一寸,今年的钱就别领了!”

    周大辉吓得一哆嗦,赶紧往后退,手里的“五谷丰登”对联掉在地上都忘了捡,棉帽上的绒球都抖掉了,脸涨得像猪肝,头埋得快碰到胸口。

    他顿时就不敢有什么小动作,要是被家里人知道,因为他没有将钱拿回去的话,估计会被赶出家门去。

    要知道这一百多块钱,可是家里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才分到的钱。

    家里人就等着,这笔钱,购买一些东西,好好改善一下,家里的条件。

    队伍里有人“嗤”地笑出声,却被老支书一眼瞪回去:“都老实点!谁再敢插队,不光扣钱,明年的分红也减半!”

    “可不是嘛,别瞎折腾了。”队伍中间有人小声嘀咕,手里的对联被风刮得哗哗响,“好好排队,早点领了钱回家,把对联贴上,过个踏实年。”

    这话一出,连咳嗽的人都捂住了嘴,整个队伍静得能听见雪花落在对联纸上的轻响。

    刚才还想往前凑的几个年轻人,赶紧把脚收回来,规规矩矩地站好,小心地护着手里的对联,眼睛盯着自己的鞋尖。

    老支书见队伍安生了,才打开铁皮匣子。

    里面的钱用红绳捆成一沓沓,每沓都是一百三十块,崭新的票子泛着油墨香。

    周志明拿起笔,在本子上划了个勾,袖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