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由京师直接管辖的"直隶州",滦州自从成祖朱棣迁都回北京之后,便不断接收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移民"。
为了方便管理,官府曾在国朝初年将滦州本地人编为"社",外地移民则为"屯",各式各样的生活习惯和口音在此地交汇融合。
经过二百余年的繁衍,如今的滦州早已不像永乐年间那般"剑拔弩张",外地移民和本地居民动不动因为些许琐事便产生械斗,惹得官府头疼不已。
不过近些时日,已是七旬高龄,准备在结束任期之后,便返回广西老家养老的知州大人却同样迎来了一件麻烦事。
有百姓声称,曾在万历年间"崛起",最后又"盛极而衰"的石佛庄重新有了复苏的迹象,自今年开春以来,不断有操着各地口音的壮汉进入石佛庄。
从这些人鬼鬼祟祟的神情以及与穿着打扮截然不同的阔绰程度来看,这些人极有可能是那些装神弄鬼的"烧香人",且石佛庄还隐匿着一个身份尊贵的"大人物"。
那些烧香人从天南海北的赶至此地,正是为了觐见这位"大人物"。
事关自身仕途及身家性命,即便老知州早已老眼昏花,平日里的政务全靠着身旁师爷以及实在不成器,屡试不中的长子帮忙打理,但依旧对此事予以了十二分重视。
老知州为官多年,深知那些神出鬼没的"烧香人"虽然不过是些装神弄鬼的江湖骗子,但架不住其麾下有诸多对其深信不疑的信徒,而且这些"教徒"不乏身居高位或者身价不菲的士绅官员。
稍有不慎,自己便会招来这些"信徒"的报复,尤其是在他失去"权利"庇护之后。
他距离致仕回乡,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实在不想引火烧身。
故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老知州终是没有像万历年间,发现王森的那个小县令一样当即派人镇压,而是假惺惺的在州城喧闹了一阵,说是官府要惩处隐匿在石佛庄的"歹人"。
如此发酵了三天之后,州城的官兵们方才不紧不慢的赶到了距离州城数十里之遥的石佛庄,并且不出意外的"毫无发现"。
...
...
在距离石佛庄以南五里的一处小村寨中,近些时日却突然多出了数十张"生面孔",惹得村寨中所剩不多的村民们惶恐不已。
但因为这些"生面孔"毫无敌意,每日都在村口生火做饭,解决村民们的一日三餐,且主动拿出了部分钱粮,说是给村寨日后修缮房屋之用,村中百姓便默许了这些人的存在。
不仅如此,村寨中的百姓们哪怕心知肚明,这些出手阔绰的"生面孔"极有可能便是近些时日闹得满城风雨的"烧香人",但依旧自发组织起在村外巡逻,防止有外村人或者官兵靠近。
毕竟这些"烧香人"每在他们村中停留一日,他们便能多吃一天的饱饭。
"消息可靠吗?"
"云南的土司们真的造反了?"
村寨西头的一处空地上,穿着打扮与寻常百姓没有半点区别的"闻香教主"王好贤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满脸不敢信的反问道。
云南那地界虽是乱了点,但因有黔国公坐镇,从未闹出过大的乱子,怎的如今不声不响的便出了这样一件大事。
那王弄山土司沙氏和阿迷州土司普氏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够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昆明城外?
遥想去年夏天,他那位名义上的"师兄"徐鸿儒,坐拥天时地利人和,却也仅仅攻陷了几座县城而已,连一座像样的府城都拿不下来。
"教主,千真万确!"
因为在场的皆是教中心腹,众人说话间也没有太多的顾虑遮掩:"京师早就传开了,小皇帝不知所措,委任四川巡抚朱燮元为五省总督,全权负责平叛之事。"
嘶。
饶是在场汉人皆是"白莲教"的骨干,知晓教中信徒分布在南北各地,但此刻仍是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五省总督?
这小皇帝竟然有如此魄力?亦或者说,云南的局势远比他们想象中严峻,需要朝廷出动五省兵马镇压。
"当真是大手笔呐。"
"我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小皇帝也仅仅是从济宁和登莱镇调兵了吧?"吧唧了一下嘴之后,脸上仍残存着惊愕之色的王好贤满是声音复杂的嘲弄道。
去年夏天,徐鸿儒自称"白莲教主"在兖州郓城举事的时候,他一度以为他们白莲教即将像两百余年前的"红巾军"那样,迅速在山东站稳脚跟,并席卷大明各地,与朱家皇帝平起平坐。
但让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前后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徐鸿儒及其麾下的"流民大军"便灰飞烟灭。
若非他生性谨慎,提前跑到南京观望局势,恐怕同样难逃杀身之祸。
但即便如此,官府也仅仅出动了山东一省的兵马,至多再加上拱卫京师的"京营"而且,可如今为了解决云南的土司,朝廷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