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750章 调兵

第750章 调兵(1/2)

    同一时间,紫禁城。

    轻轻推开眼前厚重的朱门,奉旨觐见的兵部尚书王在晋以及户部尚书毕自严在司礼监掌印的引领下,携手迈进乾清宫暖阁,朝着案牍后的消瘦人影躬身行礼。

    "臣等,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自从云南黔国公沐昌祚病重的消息传回京师之后,来自于西南各地的奏本就好似星星燎原一般,不断汇聚至京师,且内容大多都让人不寒而栗。

    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坐落于帝国西南版图的四个省份竟是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土司躁动"的情况,各地官府纷纷越级上奏,以免重蹈昔日永宁之覆辙。

    相比较之下,唯有广西省因为朝廷在过去两百余年间不遗余力的"改土归流",以及省内还有诸如思恩府古零谭氏这等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土司,省内局势还算可控。

    但为了稳妥起见,朝廷也不能无动于衷。

    "免礼平身。"闻言,正伏首于案牍后的天子轻轻抬头,挥手示意神色肃穆的几位重臣依次落座之后,便将目光重新投向手中的奏本。

    "尔等瞧瞧这个,"半晌,朱由校终是将目光收回,并将身旁的司礼监掌印将奏本交予眼前的几位重臣传阅。

    当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如今沐昌祚病重,向来是畏威而不怀德的西南土司们蠢蠢欲动也就罢了,那深陷内忧外患困扰的"安南国"居然也不甘寂寞起来,主动派遣军队于边境挑衅,一度有入侵上思州的迹象。

    "回禀陛下,"简单瞥了一眼过后,兵部尚书王在晋便满脸严肃的拱手道:"朝廷暂无余力支持广西了.."前两日的时候,他便瞧过先前抵京的奏本,那实际掌握了安南国大权的"郑主"在两国边境驻军。

    提起如今的安南国,除却专门负责梳理典籍的礼部官员之外,恐怕少有人能够将其国内错综复杂的势力分析清楚,就连他这位兵部尚书对其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嘉靖年间,大权在握的安南国后黎朝的权臣莫登庸发动政变,逼迫彼时的安南国君禅位,正式建立莫朝,并且主动向朝廷"割地称臣",寻求大明的册封与承认。

    因为莫登庸的"审时度势",嘉靖皇帝最终放弃了派兵收复安南的计划,转而册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在名义上恢复了对安南的统治。

    只是好景不长,安南国内便是陆续爆发起义,无数效忠于后黎朝的"前朝老臣"纷纷起兵响应,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拥有了与莫朝分庭抗礼的能力。

    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莫朝因为内讧的缘故,国力不断衰弱,原本与后黎朝南北对峙,划江而治的局面也被打破,只能不断向北"迁都",靠着明廷的庇佑,躲在升龙府苟延残喘。

    为此,自感末日将近的莫朝统治者还在去年的时候主动派遣使臣向朝廷"求援",希望朱由校能够出兵,帮助其"复国"。

    轻轻叹了口气,朱由校语气沉重的吩咐道:"那就准广西巡抚所奏,征召思恩府和思明府的土司狼兵,以防不靖吧.."

    这两地的土司不仅在洪武年间便"归降"了朝廷,在过去两百余年间的时间里一直唯命是从,屡次配合朝廷征召平乱,曾受到多位大明天子的嘉奖和倚重。

    "陛下英明。"闻言,一旁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也是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拱手附和了一句,这些隶属于各地土司管辖的狼兵不仅战斗力彪悍,而且还会自备作战所需的粮草军械,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朝廷的负担。

    也正因如此,每逢地方上发生叛乱,朝廷都会优先考虑就近征召土司平乱,不过也因为朝廷倚重土司平乱,方才给了土司趁机不断坐大的机会。

    总体而言,在地方上"以夷制夷"的策略算是有利有弊。

    "四川巡抚朱燮元和贵州巡抚李枟虽然在永宁奢氏败亡之后便开始着手整饬当地卫所,但终究时间尚短,恐怕难堪大任。"轻轻叩响身前的桌案,年轻天子面色平淡的说道:"朕准备重新派遣京营士卒赶赴西南坐镇,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虽说京营乃是"天子亲军",但涉及到大规模的兵马调动,还是需要兵部出具调令堪合,以免出现在某些特殊时刻,被"乱臣贼子"假传圣旨的情况。

    "陛下说的是,"时至如今,兵部尚书王在晋和户部尚书毕自严早已适应了朱由校乾纲独断的"强势",心中生不出丝毫反抗之意。

    "只是大军沿途花费?"

    按理来说,大军开拔是需要朝廷中枢先行垫付部分粮草军饷,而后由沿途的省份府县均摊,但如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早已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粮来供给朝廷?

    "老规矩,一切花费,皆由朕的内帑出。"没有理会身旁欲言又止的司礼监掌印,年轻天子清冷的声音中充斥着不容拒绝的味道。

    越是这等关键的时刻,越需要以狮子搏兔的姿态速战速决;否则若是变成原本历史上的"拉锯战",朝廷所花费的钱粮便会成倍数增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