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改革失控,国内局势必然陷入混乱。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一直对大宋帝国虎视眈眈的国家,如倭国和丽江等东方小弟,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肯定会趁机发动入侵,企图攻占大宋帝国的边关,进而将其本土纳入自己的版图,成为新的东方霸主。
更不用说那些西方诸国了,他们同样对大宋帝国的财富和资源垂涎三尺。一旦大宋国内出现动荡,他们很可能会联合起来,对大宋发动全面进攻,以实现他们的扩张野心。
丁继民、楚尚君、苏宪明等十六人一同晋升为帝国陆军中将军衔,这一消息在帝国军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众所周知,帝国新军军衔体制一直以来都把控得非常严格。这是因为帝国高层深知军衔的滥发可能会导致军衔贬值,从而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因此,在晋升军衔时,他们会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确保只有真正有能力和功绩的军官才能获得晋升。
而赵宇,这位亲自担任帝国陆军统帅的中将,更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的军衔虽然只是中将,但这已经是无奈之举。由于帝国军队体系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完全从效忠天子向效忠帝国的政治性转变,所以他的军衔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改革失败之后,军队的情况变得愈发难以控制。最坏的结局可能就是军阀分裂,这对于帝国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赵宇虽然对此深感忧虑,但他也明白,要想实现帝国的彻底改革,就必须经历这样的阵痛。
在这种情况下,赵宇所能做的,就是希望这几年一直在推行的军政教育能够发挥作用。通过对军官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保守最基础的底线,不允许外敌侵占帝国的每一寸土地。
至于其他的事情,赵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下,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
江南国资改革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赌局,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这场改革的风险如此之大,以至于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轻者,帝国可能会陷入内部分裂的泥潭,重者,大宋甚至可能会面临亡国的厄运。
然而,尽管风险如此之高,现在的局势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关键时刻。帝国的军队已经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各边防部队也迅速投入到预备状态,严阵以待。
在列加尔的首都卡林登堡内,伊利一世可谓是恰逢其时。此时的西方诸国正深陷内斗的泥沼,对列加尔这个处于东西方政治博弈核心地带的地区的控制力度稍有减弱。与此同时,大宋帝国内部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这使得他们对外事务的关注度和投入力度都有所减少。
再加上列加尔地区的局势就已经相当混乱不堪,这无疑给了伊利一世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趁机浑水摸鱼,全力以赴地进行收归工作。如此一来,他的行动变得更为轻松和便捷,进展也异常顺利。
近来,伊利一世的日子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切都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帝国内政系统的高层情报也在悄然流传。这些情报经过帝国情报部门的小部分筛选后,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流入了各个国家。然而,这并非偶然,而是有着特殊的政治目的。
对于帝国江南的可公开动向,虽然只是作为参考材料,但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和相关人士才能够进行调查。而帝国情报部门出于政治和特殊需要,会对其中一部分内部材料进行少量的筛查,并通过特殊渠道将其传递到国外。
江南国资系统改革后的政治算计,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就能查出来,伊利一世也不是一个傻子,通过帝国内部公开的信息和部分流通渠道,伊利一世已经察觉了一些对不对劲之处,结合帝国内部的相关动向。
伊利一世已经料到了什么?不由得直冒冷汗,全身失去了力气,瘫坐在王座上。许久才结结巴巴的说道:"咋找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好狠辣的招数,吾自愧不如啊。这是在拿大宋的国运在赌博,赢则国力攀升,输则是万劫不复之地。帝国本土,他就别想了。目前,全球范围内完成近代化军队改造的也就只有一个,大宋帝国,不过趁帝国本土混乱期,浑水摸鱼,像是低价买一些技术之类的,还可能。在联合海外派本土挣点儿利益。不过如果大宋帝国崩塌了,西方地区肯定会要吞噬列加尔,那就不妙了。"
总的来说,这件事情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伊利一世并没有过多地去思考这些利弊,他的心思可能已经放在了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来下一盘大棋上。他或许打算借助这个名号,联合一批本土的分裂势力,以此来加强集权制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在帝国本土的政宣部,情况则有些不同。在核心人员的全程监管下,一大批原本应该在百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