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淑清声音清脆而沉稳:“何书记,我在东原多留几天,协助市里把情况彻底摸清楚再回省里向您和省委汇报。”
“嗯,很好!”何书记表示赞许,“实事求是,把问题搞清搞透。”他目光重新落回我身上,“朝阳同志,你继续说。”
我迎着他的目光,声音更加沉稳:“何书记,基于目前掌握的情况,我们不排除胡玉生所举报的关于平水河大桥的问题,其中有一部分是属实的。但也不排除他出于个人目的,夸大甚至歪曲了一些事实。而且,胡玉生本人,正是我们东洪县几起重大经济犯罪案件的直接当事人和重要嫌疑人!考虑到胡延坤离世,才批准他回家奔丧,我们公安机关还需要依法传唤他,进一步了解情况。他现在滞留省城军区大院,对我们的调查造成了严重阻碍。”
何书记听完,微微点头,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嗯,说得对啊!这个胡玉生跑到省军区大院不敢出来,恐怕不光是因为‘害怕’,也有不想出来面对法律制裁的原因!不能谁闹得凶,谁跑到上面告状,谁就有理了!”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决断,“我看啊,他这次去省里举报,恐怕也不是什么好心举报,更像是一种走投无路、鱼死网破的‘绝地反击’,想用举报别人来转移视线,洗白自己,逃避他自身的罪责!淑清啊,你马上协调省军区有关部门,请他们务必做通工作,把胡玉生送回来!继续接受调查!要相信地方党委政府能依法公正处理!好吧?”他看向俞淑清。
俞淑清立刻应道:“是!书记!我马上协调落实!”
何书记环视全场:“还有没有其他补充?”
我答道:“何书记,我就汇报这些。”
何书记的目光最终落在钟毅和张庆合身上:“钟毅,庆合,你们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呢?”
张庆合市长看了一眼钟毅,率先开口:“尚武同志和朝阳同志汇报得非常全面、客观。我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和处理意见。市委市政府坚决支持依法依规彻查到底!”
钟毅书记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带着一种痛定思痛的深刻检讨,汇报道:“何书记,各位同志!那我再补充两句。”他目光直视何书记,“东原市委在这个系列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承担主要责任!我作为市委书记,承担主要领导责任!我深刻反思,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我没有把关键岗位的人员管好,没有把干部队伍真正带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二是在面对复杂问题和尖锐矛盾时,总想着息事宁人,总想着‘大局为重’,担心动作过猛影响稳定和发展,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偏软、偏弱,甚至存在‘网开一面’、‘放人一马’的错误思想!正是这种错误思想和作风上的‘软骨病’啊,才导致了今天的被动局面,辜负了省委的信任!在此,我代表市委班子,也代表我个人,向省委,向何书记,做出深刻检讨!请求省委处分!”他的检讨,沉重而坦诚。
何书记静静地听完钟毅的检讨,目光深沉,过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一锤定音的分量:
“钟毅同志,是一位有魄力、有担当的实干家啊!东原市这几年,特别是交通瓶颈突破后的发展变化,整体上省委是认可的,群众也是看在眼里的,是满意的。这一点,省委不会抹杀。东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腐败问题、监管不力的问题,也是我们省里、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普遍问题。这一点,省委也有清醒认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严肃:“但是!在处理具体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像平水河大桥这样性质极其恶劣、群众反映极其强烈的重大案件时,东原市委市政府思想上顾虑太多!行动上包袱太重!不够果断!不够干脆!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以至于按下葫芦浮起瓢,小病拖成大病,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酿成今天这样严重被动的局面,给省委工作和东原全局造成了极大干扰!”
何书记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响彻在寂静的会议室里:
“同志们啊,我们是一个有八千四百万人口的大省!如果省委在功过是非上不是赏罚分明、思路清醒,而是和稀泥、打太极,群众是要戳我们脊梁骨的!中央是要打我们板子的!这是政治账,更是民心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目光如炬,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常委,最终定格在钟毅和李显平身上:
“东原的问题,根子在哪里?我看,根子就在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必然涉及到领导干部的腐败和失职!必然涉及到保护伞和人情网,一句话,该是谁的责任,就由谁来担!该是谁的问题,就查谁的问题!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只盯着上面领导的脸色,更要时时刻刻看着下面群众的意见!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这才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嘛!”
何书记轻轻敲了敲桌子,声音斩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