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472章 烦恼的李承乾

第472章 烦恼的李承乾(1/2)

    看到偏将一脸茫然的眼神,见到又是休整的时间。

    李靖翻身下马,在雪地上踱了几步,玄甲与积雪摩擦发出沙沙轻响。

    他弯腰抓起一把雪,在掌心搓成雪球。

    这位身份尊贵的老将,丝毫不顾自己的形象,掏出身上的干粮,就着雪水大口咀嚼起来。

    他一边吃,一边说道:“你且想,颉利是突厥大可汗,擒下他固然荣耀,可也容易引火烧身。”

    老将军转过身,目光落在副将脸上。

    “陛下雄才大略,且军功卓越,自然不怕功高盖主。”

    “可燕王上面还有一个太子和嫡亲的魏王,燕王严格的来说,是庶出是藩王,若独占此功,朝堂之上难免有人嚼舌根。”

    他抬手遥指定襄城:“让苏定方去争,一来能让这位久被埋没的良将出头,二来也能分散些非议。至于告诉咱们颉利的动向……”

    李靖笑了笑,“这便是借势了。就他手里的三千骑兵,还要镇压定襄城的几万叛军,无力追击颉利残部,索性把底牌亮出来,逼着咱们不得不拧成一股绳。”

    “毕竟,擒下颉利可汗,总比让他跑了强。"

    副将这才茅塞顿开,拍了下额头。

    “末将明白了!燕王这是把‘独食’变成了‘盛宴’,既不得罪人,又能确保战事成功!”

    “总算反应过来了。”

    李靖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眼底的笑意更深。

    “这孩子,年纪轻轻就懂‘藏锋’的道理。咱们这些老家伙,倒是该学学他这份通透。”

    “不过,你也别看他说的漂亮,以他想出分裂突厥降兵,让其协助守城的手段来看,这孩子的锋芒藏得再深,也掩不住骨子里的锐气。”

    说到这,吃完干粮的李靖,拍了拍手上的碎屑,继续说道。

    “他私底下肯定还挤出了一些兵力,先一步去了白道口。”

    “颉利毕竟身边还跟着几万人,若从白道口突围不成,定会往狼居胥山。”

    副将瞳孔微缩:“燕王这是连退路都给颉利算好了?”

    “不然你以为,他为何敢放心让咱们追击?”

    李靖冷笑一声,翻身上马,玄甲与积雪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孩子,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玩得比谁都熟。”

    老将军勒紧缰绳,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玄甲军。

    “咱们且装傻,只管往前追。等颉利钻进狼居胥山的口袋,他们人数少,我们这么多人,且看看到底谁的运气好一些,能够将颉利可汗擒下。”

    副将望着李靖眼底的笑意,忽然觉得这位老帅与燕王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

    “那咱们……”

    “咱们就当不知道。”

    见到半炷香的时间已到,李靖翻身上马,马鞭在空中划出清脆的响。

    “走吧,别让年轻人等急了。传令,全军出发!”

    两千五百名玄甲军应声而动,马蹄声如雷贯耳,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

    有道是:“春雨贵如油,滋润万物生。”

    去年冬天下的两场雪,已经让中原的百姓心里踏实了不少。

    毕竟,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

    厚厚的积雪像一床棉被盖在麦田上,既能冻死藏在土里的害虫,又能在开春后化作甘露,把干裂的田地润得酥软。

    如今元宵刚过,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就顺着东风来了。

    即使还没到种植的时候,长安郊外的田地里。

    一些老农已经按捺不住喜悦,披着蓑衣在田埂上转悠。

    "好雨啊!"

    有人伸手去接淅淅沥沥的雨水,在掌心搓了搓,笑得露出几颗黄牙。

    "这土都喝饱了水,开春种庄稼准保出好苗!"

    有人见状,弯下腰,伸手拽了一把吸满雨水的泥土。

    “可不是,有去年的雪打底,今年的雨再添点力,秋后的麦子怕是要沉甸甸地压弯穗子喽!”

    “这雨来得巧,把土泡得正合适。等过了春分,犁地、下种,保准一播就出苗。”

    同乡的伙伴,望着远处雾蒙蒙的麦田,同样喜笑颜开道。

    而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孩子光着脚丫,不顾略显冰凉的雨水,踩着水坑,即使溅起的泥点沾在裤腿上,也不在意。

    他们追着被雨水打湿翅膀的蜻蜓跑,笑声混着屋檐滴下的雨声,像一串清脆的铃铛。

    只不过,自古以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世间的苦悲也需自渡。

    身在长安城的太子李承乾,现在就没有那份与民同乐的心情。

    他坐在东宫的书房里,指尖烦躁地叩击着案几,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落在琉璃瓦上敲出细碎的响,却像锤子般砸在他心上。

    在其书房的案几上,还摊着几份奏折,都是关于春耕筹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