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为胳膊上绑好提前约定好的白色布条。
二是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就发动进攻,足以说明对方已经认出了自己这边的身份。
所以,面对宝音公主的询问,他淡然一笑道。
"公主放心,对面的燕王卫不会对我们动手,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他右手指了指熊熊大火中燃烧的突厥营地,快速说道。
“现在这边的动静太大,怕是瞒不了太久,随时有可能会被朝廷那边的征讨大军的斥候发现,一旦他们介入,我们之前的谋划就不好实施了。"
袁天罡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目光紧紧盯着后方的位置。
宝音公主闻言神色一凛,立即会意:"袁先生说得是。"她转头对身后的薛延陀勇士用突厥语高喊道:"儿郎们,随我来!"
见到宝音公主他们如入无人之境的与他们擦肩而过,忽伦正欲出手阻拦,却被唐俊悟抬手制止。
其实,若是袁天罡出面交涉一番,就能与唐俊悟一行解除误会,甚至得到唐俊悟一行的帮助。
但因为这件事牵涉太广,袁天罡不敢让太多人知晓。
他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带着宝音公主快速穿过战场。
......
这次由李恪抢先发动的定襄城突袭战,与历史中大致的情况类似。
喝多了酒水,还没有彻底清醒过来的颉利可汗,误认为是李靖节制的征讨大军已经打了过来。
胆小怕死的他,抛下自己的女眷、部众,带着亲信仓皇逃窜。
他骑着一匹快马,在风雪中狼狈逃往碛口方向,企图以后再东山再起。
而在定襄城后隋的太后寝宫内,失去突厥大军保护地后隋女眷们也是乱作一团。
其中一位差不多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朝着一位年过四十,却因为保养得当,如同二十多岁的少妇一般的妇人,急切地说道。
"母后,大唐已经打过来了,突厥人败了,颉利可汗也抛下我们独自逃命去了,我们现在也赶紧跑吧?只要我们速度快些,我们应该还能跟上颉利可汗的队伍..."
这位青年不是别人,正是由东突厥上任可汗,处罗可汗扶持的隋王——杨正道。
至于那名美貌与气质都极其出众的妇人,则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
在窦建德俘虏了萧皇后和杨正道后,突厥上任可汗处罗可汗就派遣使者,到窦建德处,将萧皇后和杨政道迎到了东突厥。
窦建德因为还要依靠突厥的力量,对付大唐,迫于突厥的压力,不得不将萧皇后和杨政道交出。
从此,萧皇后便带着传国玉玺和部分隋朝宗室,在突厥的庇护下建立了一个名为“大隋”的小朝廷。
立杨政道为“隋王”,东突厥境内所有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交给杨政道管治,复立了"大隋"政权。
杨政道在定襄城设置百官,依照隋朝制度,俨然建立了一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小朝廷。
只不过这个朝廷,只能居于定襄城一隅,就算是巅峰时期,也不过堪堪一万多人。
完全就是突厥人用来牵制大唐的一枚棋子罢了。
那妇人——也就是大隋太后萧氏,听到杨正道的话之后,猛地一拍案几,厉声喝道。
"糊涂!"
她美目中闪过一丝锐利,"你以为颉利那个懦夫能逃到哪里去?唐军既然敢夜袭定襄,必定在沿途都设下了埋伏!"
杨政道被吓得一哆嗦,结结巴巴道:"那...那我们..."
看到这位自己不惜出卖美色,扶持了十几年的"隋王"如此懦弱,且没有主见。
心灰意冷的萧太后,眼中也不由的闪过一丝失望。
这位南朝梁皇室后裔,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历经隋炀帝皇后、宇文化及淑妃、窦建德宠妾、两代突厥可汗之妃的传奇女子,此刻也终于露出一丝疲惫之色。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城外冲天的火光,幽幽叹道。
"十六年了……从江都宫变那夜起,本宫带着你东躲西藏,辗转各方,所求不过是一线生机。"
她转身凝视杨政道,声音忽然凌厉:"可你呢?除了在颉利可汗摆出一副懦弱无能的模样,整日只知饮酒作乐。”
“我让你在颉利面前伪装成人畜无害地样子,不是让你真的变成一个懦夫!这么多年,你告诉我,你可曾想过复国?"
萧皇后的话,像一道道利箭,刺得杨政道面色惨白。
他踉跄后退,撞翻了案几上的青铜酒樽,酒液泼洒在地毯上,如同鲜血般晕染开来。
杨政道额上渗出冷汗,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半句辩解。
是啊!这么多年来,他何曾真正想过复国?
不过是借着"隋王"的名号,在突厥人的庇护下苟且偷生罢了。
萧太后看着孙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