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颉利屡屡背盟,若不彻底击溃,边境百姓何时才能真正得到安宁?”
长孙皇后绕至李世民身后,双手轻轻按上他紧绷的肩膀,望着舆图上用朱砂标注的朔方郡,轻声道。
“陛下可还记得,武德四年平定刘武周时,也是这般胶着。当时您按兵不动,待敌军粮尽北撤时才衔尾追击,终获大捷。”
说到这,长孙皇后轻轻握住李世民的手。
“自然记得。”
对于这场对李世民而言,都较为漂亮的战绩,他自然记忆犹新。
"所以,陛下不必太过忧心。李靖将军用兵如神,想必很快就会有捷报传来。"
听到长孙皇后的安慰,李世民自信的笑了笑,目光转向大殿外。
"有李靖在,战事上朕自然不担心,就是那些朝臣..."
然而,话还未说完,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侍内总管王德双手捧着一封火漆封口的军信,几乎是小跑着冲进御书房,额头上渗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到地上。
“陛下!急报!从胜州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长孙皇后也下意识握紧了他的手。
只见密信封口的狼头印泥已有些许磨损,显然经过了长途奔波。
李世民一把撕开火漆,展开绢帛。
“怎么样了,陛下?”长孙皇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哈哈哈……好好好!还是恪儿懂得体贴他父皇,竟然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服了突厥九个部落,三千精锐骑兵,近三万的突厥部众,极大的削弱了颉利的实力。”
只见,李世民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将密信递给长孙皇后。
原本有些惆怅的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一屁股坐在龙椅上,端起案几上的茶盏一饮而尽。
“这封捷报一来,看样子朕又能安心过个元宵了!”李世民舒展眉头,语气轻松了许多。
长孙皇后仔细阅读着密信:"二郎,恪儿,果然不愧是咱们皇室的千里驹啊!”
见到李恪再立新功,长孙皇后也是与有荣焉。
李世民拿起案头的《兰亭序》,嘴角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
“三万部众!这比打赢十场仗都管用。当年汉武帝有冠军侯帮他逐匈奴,也不过是让他们远遁漠北,哪像我儿这般,不费刀兵就瓦解了颉利的根基。”
只不过,说到李恪这个儿子,他忽然想起另一个儿子太子李承乾来。
想到这,他放下准备临摹《兰亭序》的毛笔,对着长孙皇后道。
“对了,观音婢,最近承乾在干什么?也不见他来请安,就连早朝都不上了?”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