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428章 李孝恭问责

第428章 李孝恭问责(1/2)

    虽然说,以现在李恪和李承乾的年纪,或许还未将权力争斗看得那般重要。

    燕王李恪,小小年纪更是早早向陛下申请前往边关封地就藩。

    按道理来说,他是自愿远离朝堂这个核心权力圈。

    对太子李承乾的储君之位,也构不成直接威胁。

    可他不愿意归不愿意,这种事情却也由不得他。

    如今李靖提议李恪率燕王卫投入北伐战事,就像在平静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现在李恪在军事上的才能有目共睹,一旦他在北伐中建功立业,声望必定大涨。

    届时,就算他无心参与夺嫡之争,也会被有心之人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关键棋子。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陛下春秋鼎盛,想必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仍会牢牢把控着大唐的最高权力。

    所以,为了防止自己的权力,被年龄渐大的储君所影响。

    届时肯定会拿李恪这种要军功有军功,要政治手段有政治手段的皇子,来磨炼,或者说平衡太子。

    这就是在场的大臣普遍的想法。

    其实,若是李恪在场,知晓这些大臣的想法之后,肯定会心一笑。

    暂且不说,有记载表明,太子李承乾的脚,在贞观五年、七年的时候,生病,从而导致他的脚出现问题。

    这位从八岁就成为太子爷的李承乾,在太子之位上,持续了长达十六年的时间。

    若不是他和李泰争斗的太狠,加上李世民后期因为嗑药的原因,导致寿命大减。

    恐怕他跟康熙大帝之子胤礽都能一争高下......

    不同于,那些大臣丰富的内心戏。

    在听到李靖举荐燕王李恪和其燕王卫,加入讨伐大军序列之后。

    李承乾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袖角。

    尽管他极力维持着镇定,可年龄摆在那里,心里有点什么事,脸上还是忍不住表露出来。

    这时候的他,倒也没有觉得李恪会影响他的太子之位之类的。

    只是觉得这个弟弟实在是天赋异禀,做什么事都能大放异彩。

    在冬猎的时候,就已经让他在群臣面前大放光彩,尽显非凡的骑射本领与果敢的决断力。

    再这么下去,自己这个做大哥的,迟早要被对比下去。

    因此,他此时的内心,极度的矛盾与纠结。

    一方面,他理智上明白李恪的参战,对北伐战事意义重大,大唐需要李恪这样的军事人才去破突厥的龟缩战略。

    无论是他作为太子也好,还是皇室中的一员,应以江山社稷为重,支持这个战略。

    可另一方面,情感上他又难以抑制地产生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

    李恪的光芒,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可不想一直活在弟弟的光环之下。

    眼见场面一下子变得异常沉默,李世民也有些坐不住了。

    这位雄才伟略、济世安民,开创贞观之世的帝皇,现在拥有着对局势的绝对把控力。

    因此,也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小肚鸡肠与权力算计。

    “刚才看你们还一副好奇着急的模样,怎么,是对燕王李恪参战之事有不同看法?不妨说说看。”

    见到李世民发话,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知道干晾着李世民不好。

    一直沉默的杜如晦就欲站出来,没有想到却被一道浑厚磁性的声音打断。

    “陛下,臣觉得李靖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李恪殿下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但臣所担忧的是,既然突厥人已经采取了龟缩战略,在这严冬之际,人力终有穷尽时,血肉之躯终归抵不过酷寒的威力。”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前宰相萧瑀依旧盯着一张严肃的脸,大步上前,双手抱拳,向李世民行了一礼,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之所以称呼萧瑀为前宰相,实在是人生之大起大落都不足以形容他。

    他五次被拜相,五次被罢相,堪称朝堂上的传奇人物。

    这位顶着一头花白头发的老人,他的妻子乃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

    而太上皇李渊,则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两人的妻子,是姑舅表兄妹。

    加上,当年两人在隋朝做官时,私交就很好。

    所以,李世民在带兵进攻薛举时,李渊写信带给萧瑀。

    萧瑀看完信后,一刻也没有耽误,收拾行囊,当即启程前往长安。

    就连城池内的所有兵马,也都一并交给了李世民。

    李渊在位期间被授予为光禄大夫,宋国公,拜户部尚书。

    只不过,萧瑀为人处事严厉刻板,性格上刚直不阿。

    加上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当起了太上,李世民成功即位。

    众多前朝老臣中,只有萧瑀一人直到贞观二十年,还始终活跃在政治权力中心。

    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没有了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