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412章 马长史,你对此怎么看?

第412章 马长史,你对此怎么看?(1/2)

    马周一想到未来的某种可能。当即,想起了此行的主要目的拉埃。

    再一想到,关键人物——苏定方,还在隔壁等着他们,顿时也有些坐不住了。

    他匆忙站起身,掸了掸衣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朝着李恪拱了拱手,神色恢复了些许凝重,缓缓开口道。

    “殿下,眼下确有一事亟待商议,就是事关苏定方苏将军。”

    “嗯?这就有些奇怪了?”

    听到马周的话,尽管李恪的坐姿依旧闲散。

    但脸上的眉头却高高的皱了起来,他摸着下巴,一脸疑惑的说道。

    “按道理来讲,他这个匡道府副将,不应该跟着李靖老将军,在大草原上寻找突厥主力决战吗?怎么还有时间来寻本王?”

    马周轻咳一声,微微低头,淡淡道。

    “他这次来,除了带来不少俘虏,说是有要事找你商谈,只不过当我追问什么事时,苏将军却面露难色,欲言又止,只道此事机密,非得面见殿下您才能和盘托出。”

    说到这,马周露出一阵苦笑,这才继续道。

    “不然,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来此扰叨殿下。”

    李恪也是被马周这句副有些委屈的神情,给逗笑了。

    他笑着摆了摆手,打趣道。

    “你啊,这一脸的无奈的样子,倒像是本王平日里有多刁难你了似的。行了,别卖关子,我就不信你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推测出一点眉目来。”

    说完,又赶紧补充道。

    “王玄策呢?有没有什么发现?他为人心细,又善于察言观色,在与人接触、交流这一块,他向来颇有手段,你就没有找他一同参详参详,从苏将军的口中,撬出一些关键信息。”

    李恪微微挑眉,眼中带着一丝锐利,颇有种掌控全局的气势。

    每一次见到李恪的这般近乎未卜先知,尽在掌握之中的情形。

    马周都有一种叹为观止的钦佩之感,明明自家这个主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将所有的政务,一股脑儿地丢给他们这些臣子。

    自己时不时就玩失踪,可一旦碰上正事,那敏锐的洞察力、果决的判断力,又瞬间展露无遗。

    仿佛一切尽在他的股掌之间。

    可他却不知道,这根本不是李恪有多么神通广大,能未卜先知,知晓一切。

    而是他本身就是一个作弊器......

    马周轻轻摇了摇头,将思绪拉了回来。

    朝着李恪拱手妥协,苦笑连连道。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殿下您,在与苏将军相处交流的时候,我和王参军多次试探,尽管没有从他的嘴里直接撬出真相,倒也有了一些猜测。”

    说到这里,马周微微顿了顿,眼神发亮,压低声音继续道。

    “臣留意到,苏将军带来的那些俘虏,基本上不是突厥士兵,或者说只有极少一部分是普通的突厥兵卒。大多数人,从他们的体格、气质以及一些细微的举止习惯来看,更像是牧民。”

    “全是牧民?”

    坐在一旁的李恪,听到马周以及这次带来的俘虏,全部都是牧民之后,也是有一些诧异。

    因为这时候的大唐,已经自诩中原正统。

    在这样的对外战争中,一般不会对普通牧民大动干戈,除非事出有因。

    如此想着,他便用眼神催促马周,快继续往下说。

    马周心领神会,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再加上,苏定方苏将军来的时候,脸上并无太多的喜悦之情,臣和王参军大胆推测,李靖将军那边的战事并不顺利,应当是还没有找到突厥人的驻地,或者说有生力量。”

    李恪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示意马周继续。

    马周见状,进一步阐述道:“殿下应当知道,除了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和胡国公秦叔宝的金河道,以及任城郡王李道宗和甘州刺史张宝相的大同道两路大军。”

    “其余四路大军,因为离得相对较近,都是相互配合,互为犄角。”

    “更因为所有大军皆受李靖节度的原因,几乎是以定襄道为核心,定点散开,对突厥形成包围之势。但如今对突厥的战事一时没有进展。”

    “朝廷更是因为灾情的原因,缺粮严重,要不然,也不会接受我们以粮换人的办法。”

    “金河道和大同道那边离着长安较近,水路也比较发达。朝廷还能顾及到。”

    “但是,这边的六路大军,虽说朝廷也有运粮,但是路长粮少,大部分还要靠我们周转一下,可如今讨伐大军十余万张嘴,人吃马嚼,就算是朝廷怕是也有些压力。”

    \"而这些压力,最后都会压在李靖老将军那里。当然,若是国力强盛、粮草充沛,毫无后顾之忧,大军在外耗着也就耗着,只管奋勇杀敌便是。可眼下这局面,便是李老将军怕是有些急着上火。”

    “所以,你的意思是?”

    李恪听完马周的一番话,尽管心中已经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