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323章 就算是离京,也要在长安留下哥的传说(改)

第323章 就算是离京,也要在长安留下哥的传说(改)(1/4)

    太子李承乾的这番上奏之后,底下原本议论纷纷的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露出思索的神情,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太子李承乾。

    前些天,太子李承乾还因为射箭失误,差点就误伤了当今李世民。

    还好关键的时候,还好有燕王李恪及时出手,这才化解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按道理来说,李承乾应该是承了李恪的人情才对。

    然而,刚才他提出关于派遣燕王李恪,前往草原安抚民心的建议。

    让众多的大臣,有些摸不准李承乾的这波操作,也不知道他这是念李恪的旧情,这才提议让李恪返回北疆。

    还是说白了,特意将燕王李恪赶出长安。

    毕竟,才回长安没多久的燕王李恪,几乎在长安城风头无两。

    不管是,长安集团的让普通人望向其背的天价分红,还是最新捣鼓出来的蜂窝煤以及暖炕。

    都让燕王李恪在民间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与赞誉,虽然还没有明面上与太子进行对比。

    但这样的情况下,太子李承乾的提议,不禁让大臣们心中生出了诸多揣测。

    李恪依旧靠在角落,似乎还未从刚才的梦境中完全清醒。

    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在听到自己名字时,已然闪烁起了思索的光芒。

    大哥太子李承乾什么时候,有这种觉悟了,不对...这不像是他的手笔。

    就算他早慧、且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想到上奏,让他返回北疆。

    李恪想到这里,稍微回忆了一下最近的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

    最后,他脑海中出现一个人胖胖的脸。

    他知道是谁了?老丈人长孙无忌。

    除了他,也没有别人。

    说起也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上次在猎场,李恪他按照老丈人长孙无忌的提示。

    好好的在群臣面前,秀了一次地震前的预防小技巧之后。

    也不知道是不是效果太好了,受到了父皇李世民和诸多大臣,尤其是房玄龄的大力赞赏。

    还是戳中了老丈人长孙无忌的那个点?

    这些天来,他对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就连自己私下去他府上拜访,都吃了好大一个闭门羹。

    说什么,虽然他与长孙娉婷订下了婚约,但婚事尚未正式举行,以他燕王的身份,仍需恪守礼数,不宜过于亲近。

    说的话,让李恪摸不着头脑。

    如今,这突如其来的派遣之议,更像是长孙无忌在背后操控的一盘大棋。

    李恪心中暗想,难道是老丈人此举或许有着更深的用意。

    是想要借自己之手,稳定边疆?

    还是另有图谋,欲借此机会试探父皇李世民的态度,甚至是对自己进行某种形式的考验?

    只不过,这时候想这些已然无用,关键在于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但好在,现在眼下这番话,与其说提到他,也关于他。

    其实还是说予李世民听。

    而李四民作为一个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天策上将,又与李建成、李元吉两人在波诡云谲的政治中,争斗数年。

    他自然能洞察到这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的每一丝微妙变化。

    李世民目光深邃地扫视了一圈大殿,最终停留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出班上奏,还保持着躬身行礼的李承乾,似乎是注意到了李世民复杂且深邃的目光。

    让他的心跳,不禁有些加快。

    但李承乾好歹也跟在李世民面前,锻炼了一年多。

    就算心中有几分忐忑,但也收敛住了心神,成功维持着住了表面上的镇定。

    最终,也不知道是李承乾的表现,取得了李世民的认同。

    还是李世民内心已有决断。

    李世民的目光,在几个儿子之间流转。

    最终停留在了李恪身上,带着几分愧疚、几分复杂,又包含着几分期待。

    从李恪近一年以来的表现来看,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北疆,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务上,其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现在就将如此重任交予他,是否过早。

    就在李世民面露迟疑的时候,台下的长孙无忌适时地开口。

    声音沉稳而有力,似乎早已洞察了李世民的犹豫。

    “陛下,臣以为,国家之兴亡,在于人才之兴替。燕王李恪自北疆归来,不谈他在北疆所立之功劳,但在长安所展现其才干与胆识,群臣共睹。”

    “如今,我大唐欲起刀兵,北疆乃燕王李恪之封地,安民之责,正是他担当此任的不二人选。陛下若能放其施为,不仅可彰显我大唐用人之明,更能激励宗室子弟,争相效仿,为朝廷建功立业。”

    长孙无忌一番话,既是对李恪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李世民决策的巧妙引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