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突厥人真正的敌人始终是薛延陀,是突利小可汗这个叔叔,以及反叛他们的奚、霄等大部。
如果他现在进攻胜州,及时取得胜利还好,时日一久,恐生变故。
要知道他的父亲颉利可汗并不止他一个儿子,除了年纪尚小的阿史那婆罗门外,还有一个在一旁虎视眈眈,野心勃勃的欲谷设。
欲谷设自小也跟随父亲征战,战功卓着,对大汗之位早有觊觎之心。
若是他损兵折将,或者一时受挫,难保他不会乘机作乱,不利于他继承可汗之位。
因此,阿史那叠罗施决定还是按照原计划行事。
因为尝到甜处的他发现,攻打这些小部落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积累实力的快速途径。
比起直接硬刚薛延陀和奚、霄等大部。
这些小部落的资源和人力虽然有限,但积少成多,每一次的胜利都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兵力。而且,攻打小部落的成功率高,风险相对较小,对于想要快速积累实力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条捷径。
此外,攻打这些小部落还可以让他在部落间树立威望,扩大影响。
这样一来,他的势力范围将不断扩大,离他的目标将更进一步。
李恪带领三千的蜀王卫,在那处被突厥灭族的部落营地内,好好的休整了一晚后。
经过一上午的狂奔,在没有雨水的干扰下,带着养足精神的蜀王卫,足足奔跑了一百多里。
在第二天接近中午的时候,终于在离云州城不足二十里路程的一处地方停下了脚步。
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早已经是人疲马倦。
于是,李恪命令部队在原地休息,同时埋锅造饭,好好地吃了一顿热饭菜,养足体力和精神。
因为就连他和师父裴行俨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需要士兵们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士气,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状况。
另一个原因就是,从今天早上洒出斥候,前往前方侦查云州城的情况,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归来。
他没有得到云州城现在的情况,以及突利小可汗对他的态度,这让李恪也不敢轻举妄动。
要知道,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除了他们这一队中原人,四处几乎全是敌人,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再且,一座城池,它的日常警戒范围就是三十里。
以这座城池为中心,一旦踏入这个范围后,其实就已经进入了云州城斥候的侦查范围之内。
更何况,他们早已深入云州二十里,按理说自己等人的踪迹,早已经被云州城的斥候所发现才对。
然而,他们一路行来,却并没有发现斥候的追踪,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来自云州城的警示。
因此,带着这样的疑虑,为了避免被突利小可误会,误认为是来讨伐他的,他与大部队,则挑选了一处地方就地休整。
这里虽然没有小河,但好在有一处占地近十亩的水源,正是他们让马饮水,修整的好地方。
李恪命令蜀王卫就地休息,他则坐在水源的一旁,与裴行俨、辛獠儿商议起对策来。
“殿下,现在斥候迟迟未曾来报,云州城的突利小可汗态度不明,我们要不要先退回燕山,不然进退两难,很有可能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再者.......”
“不行!”还没等率先开口的辛獠儿说完,裴行俨便毫不犹豫的打断了他的话。
“我们不能退,我们这次是出其不意,草原上大部分部落都没有想到我们会在这个时间,带兵进入草原。如果我们现在退回去,行踪必然暴露不说。”
“一旦我们退回去,有心之人就会察觉到我们的战略意图,我们再想进入草原接触突利,恐怕就会很难。我认为,突利小可汗虽然现在态度不明,但他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突厥人一步步压缩他的生存空间。但现在最大的可能就是犹豫,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他的想法,如此而已!”
李恪听完裴行俨和辛獠儿的话,思考着他们的建议和策略,他们说的话都有道理,有一部分包含了个人的推测。
在战争中,推测和判断固然重要,但真实的情况和动态更具有决定性。
因此,李恪决定稍安勿躁,等待斥候的进一步消息,以便更准确地掌握草原上的动态和突利小可汗的真实意图。
他清楚,任何过于乐观或悲观的推测都可能误导他们的决策,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当李恪决定想要将这个想法说出来之际,一名探子急匆匆地赶回营地,带来了云州城的情况。
只是这一消息,太过惊人,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云州城的突利小可汗已经遇刺身亡,城内一片混乱,突厥人趁机攻城,占领了云州城,如今正朝着他们的方向迅速进发。
这个消息犹如惊雷,不说李恪和辛獠儿,就连裴行俨也被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