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流华录 > 第五十三章 多少温柔

第五十三章 多少温柔(3/4)

光和七年初二,收大长秋赵忠贺仪:马蹄金五十枚,钱十万,蜀锦五十,

    ……

    光和七年六月,以上诸项折合,尽数划入府库,用于:

    ——购常山郡陈粮粟米一千五百斛,赈城外流民…

    ——付河内郡盐商定金,购粗盐三百石,配给守城军民…

    ——补虎贲营战马折损,购代郡驽马三十匹…

    ——支郎中令华歆密使洛阳打点开销…

    ……

    光和七年八月,府库金曹簿记:太守秩俸六百石米,折钱入库,然库中实无余钱支取。太守府内用度,暂由主簿王烈以私俸垫支…”

    简册的最后几行墨迹尤新,显然是近日所添。

    袁涣的目光死死钉在最后那几行字上,仿佛被灼伤,脸上的激愤一点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震惊、酸楚的苍白。他猛地抬头看向沮授,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沮授收回压在他腕上的麈尾玉柄,那目光沉甸甸地落在袁涣磨损的袖口上,又缓缓扫过一旁沉默伫立、眼神同样复杂的和洽,

    和洽伸出瘦长的手指,精准地捻起案头一支细如鼠须的朱砂笔。他饱蘸了鲜红的朱砂,笔尖悬在舆图上空,目光在甄氏粮仓与黑山贼寨之间来回逡巡。

    一道曲折、断续的朱砂红线,如同一条刚刚被利刃割断、尚在痉挛抽搐的血管,被他稳稳地勾画在舆图上,蜿蜒连接起那“血珠”与“墨瘤”。红线在昏黄的灯光下微微颤动,散发着浓烈的不祥气息。

    这无声的一笔,是和洽对沮授那句“加征三成市税”最直接、最深刻的心领神会。

    ************************************************************************************************************************************************************************************************************

    郭嘉踏入后园时,紫藤花架垂落的暮色已凝成铁青。玄衣肩头积满漳河畔带来的沙尘,袖中两份帛书烫得腕骨生疼——帝都诏书朱砂蟠龙在左臂翻腾,冀州军报蝮蛇毒痕在右袖噬咬。

    暮色如砚中残墨,沉沉压在太守府九曲回廊。郭嘉玄衣立在椒房殿门边,墨色深衣乃是楚地贡来的“皂色菱纹罗”,经纬间隐现的云雷纹随呼吸明灭,似他袖中两份帛书吞吐的杀机。檐下青铜雁鱼灯幽蓝火舌舔过门边彩绘漆凭几,几面盘鼓舞者的鼓点几乎要震破漆层——咚咚声正撞在军报里漳水暴涨的凶讯上。

    药气忽浓。林紫夜素手托着越窑青瓷药盏第三次经过,盏底冰裂纹沁出的苦雾凝成霜色,在她走过错金银博山炉时,炉中苏合香灰骤然塌陷如溃堤。这女子始终未抬眼帘,唯广袖掠过处,药盏边缘冰针般的指痕刺得郭嘉眼底生寒。

    “奉孝先生又遇见了什么事?”

    紫藤花架的暗影在暮色中如泼墨般晕染开来,林紫夜紫色的身影已如冷月西沉,只余石案上那只青釉药瓮兀自蒸腾着苦涩的白气。瓮身褐彩绘制的扁鹊行医图在渐浓的夜色里明灭不定,扁鹊探出的手指仿佛正指向郭嘉袖中那份滚烫的军报,带着无声的嘲讽。

    花叶的窸窣声里,心然的素手轻轻拂过冰凉的青石案面。那定窑白瓷茶盏在她纤长的指间无声旋转,盏心澄澈的茶汤,倒映着刚刚爬上夜幕的几点寒星。

    “奉孝先生袖里乾坤,”她并未抬眸,清冽的嗓音如同初融的雪水,漫过漳河畔嶙峋的砺石,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可容得下这漫天星斗,与一杯清茶带来的片刻安宁?”

    话音未落,盏心平静的星影骤然碎裂——是郭嘉将那份饱含汗血与泥腥的松木军报重重按在了石案上。粗糙的木牍边缘刮擦青石,发出刺耳的声响。星光下,军报上标记着五鹿岩的位置,那青绿湿润的苔藓痕迹仿佛活了过来,扭曲着浮起密密麻麻、令人头皮发麻的细小褐色斑点,如同无数微缩的蛇目,冷冷地窥视着人间。

    郭嘉的目光沉沉地锁在那片不祥的苔痕上,墨色深衣的广袖无风自动,袖口隐约露出的蟠龙纹缣帛一角,朱砂印痕如同未干的血迹。

    “帝都的诏书,不过是困兽的哀鸣。”他开口,声音低沉得如同地底潜流,“‘罢兵归朝’?呵,那深宫里的龙,怕是连邺城外的血腥味都闻不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木牍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我忧心的,是眼前。是邺城这看似喘息、实则步步杀机的棋局,是……”他顿了顿,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暖阁的方向,那里正传来孙原压抑的、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以及李怡萱柔声劝慰的低语。

    透过云母屏风朦胧的光影,依稀可见孙原枯瘦的手指正徒劳地抚摸着榻边那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