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17岁,她为祖国光辉而奋斗! > 第1079章 军博

第1079章 军博(1/2)

    苏醒上完上午的课,刚走出教学楼,就看到了来接她的何煦。

    何煦就站在不远处的树荫下面。

    他看到她走出教学楼,就从树影中走出来,迎着光,向她走近。

    苏醒脚步微顿了一下,之后步伐轻快地走向他。

    两人很快汇合,何煦动作自然地接过女友的书包,苏醒也挽住了男友的手臂。

    “你等多久啦?”苏醒弯着眼眸问。

    何煦微笑道:“没多久,我也刚到一会儿。”

    “饿了吗?咱们先去吃午饭。”

    “好,就去你学校食堂吃吧。”

    “行呀~”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京大的学一食堂走去。

    附近有不少学生的视线都落在苏醒和何煦的身上。

    尽管苏醒平时很低调,但她在京大依旧很有名,认识她的学生可不少。

    很多校友也都知道她有男朋友,并且经常有人在校园里偶遇他们。

    尽管已经不算稀奇事儿了,可碰到这对俊男美女组合,不少人还会忍不住多看他们几眼。

    两人在食堂吃了午饭后,苏醒先回了一趟寝室,把上课时带的一些书本先送回寝室去。

    早上从公寓走的时候,她就已经将那本从俄罗斯买回来的相册带上了。

    她下了楼,跟何煦一起出了京大,前往华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军博也在海淀区,距离京大有十多公里的距离。

    两人没有开车,而是选择了坐地铁前往军博。

    坐地铁也就20多分钟,也更便利,开车反而可能会拥堵。

    如今参观国内的各大博物馆,都还不需要提前预约。

    两人到了地方,出示身份证,过了安检,就进入了博物馆。

    在踏入军博的那一刻,他们感觉时光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这座承载着百年烽火记忆的建筑,将无数铁血传奇封存于每一块砖石、每一件展品之中。

    他们先做为普通游客,参观了这座华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

    苏醒是第一次来这里参观。

    而何煦做为京城人,从小到大来过这里无数次,对这里十分熟悉。

    而且他家里本就有军事背景,对这里的一些武器装备、历史资料更是非常了解。

    这一次,两人都没有请讲解员。

    何煦就担起了讲解员的角色,亲自给苏醒进行讲解。

    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中央大厅的巨型武器装备陈列。

    穹顶下,东风-1号导弹如银灰色的擎天柱直插云霄。

    何煦的声音清润干净,不疾不徐,“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地地导弹,它诞生于1960年代的艰难岁月,你看,它修长的弹体上还留存着手工打磨的痕迹……”

    “看到一旁的红旗-2导弹残骸上的斑驳弹痕了么?那是1960年代击落U-2侦察机的传奇勋章,当漂亮国飞行员鲍威尔森被俘时,他怎么都不敢相信,华国用落后的制导技术创造了世界防空史上的奇迹……”

    两人继续往前走,在兵器陈列区,59式中型坦克的履带几乎与人等高。

    何煦说:“这款1959年定型的主战坦克,曾在珍宝岛战役中直面苏军T-62的威胁,厚重的装甲上至今还能看到当年对抗留下的细微凹痕。”

    苏醒盯着一个日国九二式步兵炮的炮管看,炮身上“昭和十四年”的铭文清晰可辨!

    何煦声音严肃,“这是在平型关战役中被八路军缴获的,后来成为我军攻坚作战的重要装备。”

    两人步入抗美援朝展区。

    米格-15战斗机079号机模型悬挂在半空,机身上4颗实心红星与5颗空心星格外醒目。

    何煦说:“这是王海大队‘空中拼刺刀’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你看那些划痕,每一道都在讲述1953年4月7日那场惊心动魄的空战……”

    苏醒看到展柜里还有破旧的炒面袋,袋口用红绳系着的“保家卫国”布条依然鲜艳如血。

    何煦随着苏醒的视线,叹息道:“这是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的‘生命补给’,一把炒面就着雪水,支撑着他们在零下30度坑道里坚守43天。”

    苏醒又看向那门刻着10颗红星的37毫米高射炮。

    何煦道:“它所属的志愿军高炮11营2连,在开城地区创下了击落30架敌机的辉煌战绩!”

    负一层的环形兵器长廊堪称“轻武器百科全书”。

    从红军时期的单打一步枪到抗战时期的“汉阳造”,从解放战争中缴获的美制M1卡宾枪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波波沙冲锋枪,三千余支枪械如士兵列阵般整齐排列。

    苏醒停驻在一支枪托刻着五角星的莫辛-纳甘步枪前,看了许久。

    何煦语气敬佩,“这是神枪手张桃芳在1953年上甘岭战役中使用的武器,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的纪录,至今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