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他从硝烟处走来 > 第436章 意想不到的人

第436章 意想不到的人(2/3)

游客笨拙地用筷子夹着春卷,更远处,一个穿制服的保安正站在摩托车旁擦拭着上面的灰尘。

    没有人多看他一眼。

    刘东喝完最后一口法棍,掏出几张皱巴巴的越南盾压在杯底。起身时,他顺手从报摊拿了份当天的《青年报》,头版赫然印着某位高层视察金兰湾的新闻。他嘴角微微扬起,把报纸夹在腋下,朝火车站晃悠着走去。

    芽庄是Y南南部的文化旅游中心,又毗邻天然良港金兰湾,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非常多。

    前些年北方战火纷飞,但Y南地理位置南北纵横,十分狭长。打仗的事对南方丝毫没有影响,依旧是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芽庄距离金兰湾有六十多公里,设有火车站和汽车站。而这一带的海岸平缓,沙滩绵软,建有很多的度假村,欧洲人特别喜欢来这里旅游。

    刘东夹着报纸,慢悠悠地踱进芽庄火车站。站内人流混杂,背着大包小包的欧美游客、挑着扁担的本地小贩、三三两两穿草绿色制服的军人,都在斑驳的石灰墙下穿梭。

    他买了张最便宜的硬座票,在月台长椅上摊开报纸,恰好遮住斜前方悬挂的\"警惕敌特破坏\"标语。

    火车汽笛声响起时,两个挎着AK式冲锋枪的士兵与他擦肩而过,枪管上还沾着泥点。

    刘东侧身让路,顺势将报纸翻到国际版,头条正报道着柬埔寨局势。车厢里弥漫着鱼露和汗酸味,他挤进靠窗的座位,邻座是个打瞌睡的老农,竹筐里的活鸭不时发出扑棱声。

    列车沿着海岸线向南爬行,穿隧道时玻璃窗映出对面士兵的面孔——年轻得像是刚剃掉胡茬,正专心致志地用铅笔刀削着芒果。

    刘东摸出一包经过烟摊时买的555香烟,在查票员路过时\"不小心\"掉在地上。戴红袖章的中年人弯腰帮他捡起顺手递给他,便再没多看一眼。

    由于是短线慢车,逢站必停,六十多公里硬是跑出两个多小时。

    金兰湾的轮廓在阳光中浮现时,广播里播放起激昂的军乐。站台上堆满印着俄文的木箱,几个老毛子水兵靠着箱子抽烟。

    刘东把报纸留在座位上,下车时与换防的士兵逆向而行,草绿色的人流中,他那件海军制服就像沙滩上最普通的贝壳。

    金兰湾的军港外围,是一片嘈杂而热闹的市井景象。

    刘东随着人流走出车站,迎面便是挤满摊贩的街道。空气中混杂着烤肉的焦香、柴油的刺鼻味,以及海风特有的咸腥。

    沿街的木板房歪歪斜斜地挤在一起,招牌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俄文和Y南文——“修理手表”、“兑换卢布”、“正宗伏特加”。

    几个皮肤黝黑的小贩蹲在路边,面前摆着成排的军用水壶、苏式徽章,甚至还有磨损的望远镜,显然都是从基地里老毛子水兵手中流出来的“战利品”。

    由于老毛子和Y南是军事同盟国,对金兰湾军港有免费使用权,所以这里长年有老毛子的大型军舰驻扎。

    几个老毛子水兵勾肩搭背地晃进一家小酒馆,门口的老板娘熟练地用俄语招呼着,顺手往他们怀里塞了几瓶冰镇啤酒。

    不远处,几个越南本地军人蹲在路边摊前,就着热腾腾的牛肉粉啃法棍,枪械随意地靠在桌脚,没人多看它们一眼。

    刘东沿着街道慢慢走着,偶尔有擦鞋童追上来,或是卖槟榔的老妇人冲他吆喝,他都只是摆摆手,脸上挂着那种最常见的、漫不经心的微笑。

    在一家挂着“修理收音机手表”招牌的小店前,他停下脚步,透过积满灰尘的玻璃窗,能看到里面堆满了电子零件和几台拆了一半的军用通讯设备。

    他推门进去,门上的铜铃清脆地响了一声。柜台后的老头头也不抬,仍在摆弄手里的晶体管。

    “我的手表进水了,能不能帮我看一下?”,刘东慢条斯理的问道,并把腕上的手表递了过去。

    “稍等一下”,老头依旧是没有抬头。

    刘东从兜里摸出一枚磨损的硬币,轻轻放在柜台上。老头这才抬眼,瞥了一眼硬币,又看了看刘东,随后慢悠悠地拉开抽屉,取出一把钥匙,推了过来。

    “旁边二楼,靠海的那间。”老头说完,又低头继续摆弄他的零件。

    刘东拿起钥匙,转身离开。街道上依旧喧嚣,没人注意这个穿海军制服的男人消失在修理铺旁边狭窄的楼梯口,而那个楼梯口的位置立着一块破旧的牌子,歪歪扭扭地用Y南语写着“住宿”。

    刘东推开二楼最里边房间的木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混合着海腥气扑面而来。他反手锁上门,铜钥匙在锁孔里发出生涩的摩擦声。

    房间很窄,一张铁架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褪色的蓝格子床单上落着几只死蚊虫,枕巾边缘泛着浅浅的黄渍。靠海的窗户半开着,咸湿的海风正掀起薄纱窗帘,露出下面斑驳的霉点。

    他打量了房间一眼,径直走向床边的五斗柜,上面两个抽屉空无一物,只有第三格抽屉卡得很紧。拉开时,一枚生锈的图钉从木质滑轨上弹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