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剑破云京的天下第一只想跑路 > 第298章 战事

第298章 战事(1/2)

    泰安十二年,

    时大漠帝国可汗亲帅大军三百余万,倾举国之力,

    于碧螺山一带发动总攻,

    前兵马大元帅孔文生,玄甲军统帅岳明,太平府知府王道贤挺身而出,

    临危不乱,携太平府军民共御外敌,挽狂澜于天倾,

    在朝廷的全力支持下,御敌于澜江之上,

    军民同心,数战数胜,大败贼寇。

    然贼寇势重,以近百倍兵力压境,

    我军骁勇,却终不能胜。

    在朝廷同前线士卒的共同努力下,

    前线将士奋不顾死,以生命为代价同贼寇同归于尽。

    四十万太平府百姓尽数战死,尽展我朝军民之风范。

    当今天子有感前线将士之英勇,特追封前兵马大元帅孔文生为太平王,

    追封前玄甲军统帅岳明为忠勇王,

    追封前太平府知府王道贤为忠义侯。

    至此,历时三年的澜江战役宣告胜利,我朝大获全胜,大漠帝国名存实亡。

    以少胜多,是为天眷。

    后余书记载。

    ……

    泰安九年,

    大漠帝国倾举国之力朝偏安一隅的南余朝廷发动总攻,

    然南余朝廷奸臣当道,朝廷上下尽是奸佞之徒,未战先怯,龟缩于澜宁之中。

    余献帝君吉终日迷醉于后宫之中,贪生怕死,只图享乐,不求进取,

    偌大的南余朝廷竟无一人敢于应战。

    后有民族英雄孔文生挺身而出,

    游说各方,携玄甲军,太平府军,江湖志士,青州军一同构筑澜江防线,

    御敌于大江之上,

    战争持续三年,尸横遍野,白骨堆积。

    泰安十二年,五月。

    碧螺山失守,抵抗军全军覆没,

    文道最后的一曲在望云阁顶奏响,在烈焰之中,

    抵抗军全军殉国。

    感天地之不仁,民族之气节,哀神州之沉沦,

    伟大的澜江神君义无反顾的掀起了滔天江水,淹没两岸。

    至此,大漠帝国全军覆没。

    然神君之举虽是为了拯救苍生,却造成了近四百万人的死亡,

    业火滔天,引动天罚,再无音讯。

    有感于神君义举,新朝境内,神庙无数,香火不绝。

    明临帝国史书载。

    ……

    泰安十二年,秋。

    大漠帝国四分五裂,各大势力纷纷宣布叛乱,

    南余朝廷集大军二十余万,

    分四路进军,意欲一举收复山河。

    同月,明临女帝东方明月正式宣布青州独立,组建青州军,自任青州兵马大元帅一职。

    五十万青州军兵分五路,席卷天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因明临女帝感万民之不易,特下诏攻城之时,以劝降为主,强攻为辅,

    故战事短时并无太大进展。

    泰安十三年,五月,

    威名响彻天下的青州神机营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之上,

    火枪齐射,歼敌四万,重创南余主力。

    九月,宁州收复。

    十二月,雍州投降。

    天降大雪,战事暂缓。

    泰安十四年,五月,祁州归附。

    八月,收复京州。

    十月,启州受降。

    泰安十五年,河州,靳州,交州,永州,武州,姜州先后归顺。

    大漠帝国残余势力纷纷逃亡北境,

    原北境之主李越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北凛,自号北凛大帝。

    泰安十六年,天大旱,

    感百姓生活不易,东方明月下诏暂停攻势,全力救灾,战火暂歇。

    泰安十七年,有南余毒士于青州境内投放毒物,

    于战场之上将尸体投入城内,制造瘟疫。

    行那屠城之举,

    青州军受创,死伤惨重。

    东方明月大怒,再无往日的仁慈与温和。

    烧杀抢掠,再无禁止。

    十月,陵州陷落,澜宁被围,天子出逃。

    泰安十八年,四月,澜宁陷落。

    在东方明月的默许下,青州军三日不封刀,城内火光不止,哭声漫天。

    七月,东方明月感残暴之举有违初心,再度下诏整顿军纪,未果。

    九月,大军破入江州,烧杀抢掠虽有克制,却难以制止。

    十一月,湖州太守出城投降。

    泰安十九年,四月。

    宣州,明州先后归降。

    至此,中部十九州尽数归于女帝治下,南余朝廷退守西南,依托地势而守。

    泰安二十年。

    以青州军为主力的明临大军大举南下,

    福州太守未战先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