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 第1148章 阿塔那现状

第1148章 阿塔那现状(1/2)

    苏尘一大早在赶路,长乐公主一群人赶着去学校。

    “皇姐,姐夫何时方能回到长安呀~!”

    苏尘出发返京的当天,长孙皇后便派人将消息告知了长乐公主。

    眼下过去了六天,小兕子第二次询问长乐公主,苏尘何时能回到长安。

    “嗯……每日行路六十里,不遇大雪阻路八百里何时能归,你自行计算一下!”

    小兕子穿得很厚实,最外面穿着卫衣,到学校再脱掉卫衣。

    天气寒冷坐在教室听课学习,身体长时间不活动更冷,学校给每个教室备三个火盆取暖。

    “每日六十里啊……”小兕子望着路旁厚厚的积雪感叹,随即快速计算着。

    “还需一周哦~!今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周三,下周三!”

    “可对?”

    长乐公主微笑着点点头,“大抵如此!”

    苏尘离开长安之前,原本预计年底才能返回长安,长乐公主和苏尘都没想到会提前返京。

    更加不曾想起李承乾儿子出生一事。

    秋闱结束,贞观希望小学招收了三百多名考生,接受培训将来成为老师。

    武德至贞观年间科举录取率极低,科目以明经、进士科为主,年均录用及第者不过15人。

    考试难度为首因,明经科考核内容为贴经讲经,通过率为百分之三十。

    进士科以诗赋、时政策论为主,考核内容极难通过率仅为百分之五。

    其次在于士族门阀垄断,科举放榜后没有殿试,需要有人举荐。

    仅此一规,使得多少寒门学子入仕无望。

    任尔才高八斗,诗经史籍无一不通,无人举荐亦如无根浮萍难以跻身朝堂。

    百余年后有位诗人作诗谙讽举荐制,诗曰: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不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入夫家的女子三天后要为大姑做羹汤,因不知大姑口味咸淡,让小姑先尝。

    姑,女子称丈夫的母亲为大姑,小姑则为丈夫的妹妹或姐姐。

    无论羹汤如何美味,全凭小姑定夺。

    由此影射朝堂举荐入仕陋习。

    不过,自苏尘一通瞎搞科举制度有所改变,让殿试提前几百年面世。

    长乐公主一行,五名老师三名学生,来到校门口。

    十几位百姓肩挑竹筐,正在与保安理论。

    还有提着粮食的学生家长。

    几乎每周都有百姓往学校送粮食,每次送的不多二十来斤。

    好奇之下,长乐公主几女上前察看,竹筐内非他物都是木炭。

    竹筐不大,一担差不多有三十斤的样子。

    保安见长乐公主到来,刚要上前行礼并解释,另一名保安带着校长走出校园。

    见此,长乐公主等人默默离开走进校园。

    看情形,应该是学生家长欲往学校送木炭,保安做不得主请来校长。

    “校长早啊~!”小兕子见到校长欢快招手打招呼,那模样甚是招人喜爱!

    小兕子带头,其他人跟着向郑校长问候见礼。

    原本就要主动见礼的郑校长,拱手作揖回应,“各位老师早,同学们早!”

    天空飘着小雪,小兕子欢快跑向二年级三班教室。

    校园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如同一群天真可爱孩童,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一般。

    脚下这片相连的土地,也时刻都有新鲜事发生。

    西域,伊吾国主城。

    城内时常可见汉人土木结构房屋,毡房与土木房并存。

    一座占地两亩的院落,半个时辰之前迎来十四位特殊客人。

    “阿塔那,上次一别距今已有……”

    乌托此次没有和伊吾国君一同入大唐,乌托在伊吾国相当于宰相。

    “自上次一别整整一年又一个月!”阿塔那客气的接过乌托话语。

    大唐与波斯两地之间,若无特殊情况正常赶路,途经西域再过吐火罗只需半年即可往返。

    甚至有更近的线路,从吐蕃穿插入唐路程更短,但吐蕃气候难料常人难以承受。

    阿塔那去时十一人,东宫十名卫率扮成行脚商人护送。

    回来时多了三人,阿塔那妻子和一双儿女。

    不负苏尘所托,阿塔那此行带回十余种果蔬种子,有波斯本土作物也有外来引进。

    皆是大唐不曾有过的品种,几乎涵盖一年四季作物。

    “唉~此次暴雪竟如此长久!”阿塔那望着儿子女儿,本想着赶在贞观希望小学九月初,开学季将兄妹俩送进学校。

    谁曾想,出了波斯竟一路遭遇雨雪天气。

    阿塔那一行十四人已经在西域停留一个多月,大雪使他们无法前行。

    费尽心思打探乌托所在,终于在昨日抵达伊吾主城找到乌托。

    乌托笑了笑,抬手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