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 第1127章 爆米花

第1127章 爆米花(1/2)

    长安城,东市武德茶楼。

    气温骤降下着小雪,茶楼宾客日渐增多。

    “君羡,再取两碟金银豆来!”李君羡此刻在庄园当保安,李世民习以为常开口。

    末时正刻,李世民午休过后邀长孙无忌、魏征两人来到茶楼闲品。

    “喏!”内侍躬身应道。

    所谓金银豆便是庄园刘师傅,无意中发现的吃食。

    三月底播种的十几亩玉米,九月中旬已全部采收。

    众所周知,玉米除了鲜食蒸煮着吃,晾干水份后只能磨面。

    没有了猪肉,小兕子连玉米排骨汤也喝不上。

    某日,刘师傅突发奇想,晾晒过后的玉米粒能否像豌豆那般油炸。

    不出意外,就出了点意外。

    观看刘师傅炸玉米的几名厨子,全部被溅出的油花烫伤。

    谁能想到玉米粒在油锅内会突然爆裂。

    好在刘师傅只是尝试,下入油锅的玉米粒不足小半碗。

    加上近来天气转冷,厨子身上衣服厚实,只是裸露在外的手背烫出几个泡。

    简单冲洗烫伤之处,本着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原则。

    一名厨子捡起飞溅至灶台,已炸至散开的玉米粒送入口中。

    惊喜呼道:‘酥香可食,有盐更甚!’

    刘师傅几人相继品尝,皆是点头认同,有人认为加糖更好。

    于是,刘师傅再次尝试,锅中只留少许油使热油无法飞溅,并加入少量食盐。

    经此尝试,锅中无热油溅出伤人,只有玉米粒四处飞溅。

    将飞溅出的玉米粒收集,发现散开的不均匀,有些玉米粒只是半开未散。

    身为宫中御厨,刘师傅他们很快想到其中原因。

    锅中留下少许底油,下入玉米粒和少量食盐,锅勺快速翻动。

    通过前两次经验,在玉米即将爆裂时,刘师傅用锅盖将铁锅盖住。

    随着一阵爆裂声响起,刘师傅抄起锅柄晃动铁锅。

    铁锅离灶刘师傅掀开锅盖,锅内玉米粒膨胀数倍全部散开。

    由此,咸口爆米花正式诞生。

    之后刘师傅将食盐替换成白糖,‘炒’出甜口玉米粒。

    白糖长安城买不到,只在皇宫和庄园以及几位国公府中出现。

    刘师傅将两种口味玉米粒,端到管家王喜跟前汇报,王喜品尝过后赞口不绝。

    亲自前往火房,命刘师傅制作一遍。

    待长乐公主几人散学后,王喜汇报给长乐公主,并请众人品尝玉米粒。

    长乐公主几女一致认为,甜口玉米粒口味更好。

    周末来临,长乐公主将玉米粒制作方法带去皇宫,并电报告知苏尘。

    苏尘回电告诉长乐公主,那玩意叫爆米花!

    李世民感觉爆米花名称不合适,根据玉米粒外观取名:金银豆。

    玉米早先被命名为金豆,炒炸成爆米花,白中带点黄。

    “陛下,今年降雪提前,想必来年定是丰盈之年!”

    长孙无忌与魏征共食一碟金银豆,李世民独享一碟。

    李世民抓起一撮金银豆,一粒一粒抛入中口,

    点点头,“嗯,朕听闻一句俗语: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瑞雪兆丰年啊,哈哈哈……!”

    苏尘九月初离开长安,庄园麦子收完放火烧了多余麦杆,没隔几天便开始翻地。

    二十多万斤麦种,尽数分发于长安各州县。

    长安下雪前两天,所有麦田播种完毕。

    李世民唯一牵挂之事,便是江南等地贞观稻产量一事,时至今日仍不见地方官上报。

    晚稻通常于九月中旬收割,眼下已是十月中旬。

    按时间推算,各地奏报应当抵达长安才是。

    魏征略有疑惑,“馒头?”

    大唐的馒头,与苏尘口中的馒头大不相同,有馅料的饼或馄饨都可以称为馒头。

    馒头的由来据说与诸葛有关,以面皮包裹黑牛白羊之肉,代替人头祭江。

    因此,古代的馒头必定有馅。

    李世民淡淡回道:“包子无馅,即为馒头!”

    苏尘只吃包子不爱馒头,一直没有做馒头。

    也无需刻意制作外形与后世一样的馒头,无馅的蒸饼比馒头更简单。

    李世民三人在二楼品茶闲聊。

    颉利可汗每日准时光顾茶楼,三天时间不到,他学会了麻将和斗地主。

    下棋不用学,除了苏尘好像人人都会。

    颉利光顾茶楼一个多月,打麻将有输也有赢。

    很有原则,从不赊欠茶位费。远比长安城几位常年欠账老头诚信得多。

    阿史那社尔几次委托新城驻军,发电报催促颉利返回,颉利总以过些时日便归搪塞。

    导致阿史那社尔一度怀疑……颉利被李世民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