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垒的布局错落有致,设有了望塔、箭楼等防御设施,既能有效地抵御敌军的攻击,又能为己方士卒提供良好的掩护。
与此同时,另一批士卒则在营垒外不远处开始挖土堆积土山。
他们挥舞着铁铲和锄头,奋力挖掘着泥土,一担担的土被挑运到指定地点,逐渐堆积起来。
土山的规模越来越大,形状也逐渐成型,它将成为攻城的重要辅助设施。
士卒们不顾疲惫,日夜不停地劳作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皇甫嵩亲自在一旁督战,他的身影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给士卒们带来了无尽的力量和信心。
在他的指挥下,大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整个战场弥漫着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一场更为激烈的攻城大战似乎已在悄然酝酿之中。
......
在城中,袁绍身姿挺拔,却难掩面容上的凝重,那凝重之中又透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坚定。
他稳步登上高台,高台之下,众位将领与士卒密密麻麻地伫立着,所有人的目光皆聚焦于他。
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他的衣袂,却吹不散这凝重压抑的氛围。
袁绍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其声沉稳而有力,在城墙上空回荡:“诸君,今番我等困于黎阳,城外敌军虎视眈眈,局势危如累卵。
然我等皆为忠义之士,岂会畏惧退缩。
只是,事情到了这一步,我不能连累大家。
只求以我一人之牺牲,换得诸君之平安,换得城中百姓之安宁,换得此城之保全!
只要我这颗头颅送往雒阳,那皇帝陛下念及我等曾有的功绩,定然会赦免众人之罪。
我袁绍一生纵横,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今若能成就诸君与百姓,又何惜此身?”
言罢,他微微昂首,目光坦然且坚毅地扫视众人,那眼神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决心与无悔。
紧接着,他缓缓抬起右手,握住腰间佩剑的剑柄,稍一用力,“锵” 的一声,宝剑出鞘。
剑身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恰似一道凌厉的闪电划破凝重的空气。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臧洪、颜良、淳于琼等人大惊失色。
臧洪原本就略显苍白的面容瞬间变得毫无血色,他的双眼圆睁,眼眸中满是惊恐与绝望,大喊一声:“主公,万万不可!”
随后如同一头猎豹般迅猛地朝着袁绍扑了过去。
颜良也被惊得虎躯一震,平日里冷峻威严的脸上此刻只剩下慌乱,他将手中的长刀随手一扔,“哐当” 一声,长刀落地,溅起一片尘土。
而后,他迈着大步,几个箭步就冲到了袁绍身边,其魁梧的身躯因急速奔跑而微微颤抖。
淳于琼更是吓得额头上瞬间渗出豆大的汗珠,紧接着也不顾一切地朝着袁绍奔去。
臧洪第一个冲到袁绍面前,他双手死死地抱住袁绍的右臂,用尽全身的力气往回拽,仿佛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袁绍的决绝之举。
颜良则双手如铁钳一般,紧紧地握住袁绍持剑的手腕,他那粗壮的手臂上青筋暴起,口中大声吼道:“主公,你若去了,我等如何是好?
这城中百姓又将何去何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淳于琼跑到近前,却一时不知所措,只是在原地焦急地跺脚,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主公,快放下剑,快放下啊!”
在众人齐心协力的阻拦下,袁绍手中的宝剑被夺了下来。
臧洪一把将宝剑夺过,狠狠地扔了出去。
这个时候,其他众将官与文士们才反应过来,一个个惊愕地瞪大双眼,呆立当场。
继而,那无尽的痛心与悲戚如汹涌潮水般涌上心头,令众人悲从中来。
臧洪更是悲恸难抑,他身形剧烈地颤抖着,眼中泪光闪烁“黎阳困兮,烽火连。壮士悲兮,志难全。
袁公舍身,义薄天。头颅献兮,赦罪愆。
城若倾颓,血成川。吾等何忍,弃城垣。
矢志坚守,心拳拳。待转机兮,破敌顽。”
臧洪一边诵读,声音哽咽,语调悲怆,每一个字皆似从心底泣血而出,一边已是泣不成声,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哭的死去活来。
那哭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触动着众人内心深处最柔软且坚韧的部分。
在臧洪的带动下,众人心中的悲愤与斗志被彻底点燃,群情激奋。
“吾等愿与城池共存亡!”
一位将领高呼,其声如洪钟,震得城墙似乎都微微颤抖。
“吾等誓死追随袁公!”
“吾等与暴君不共戴天!”
“定要坚守到底,绝不退缩!”
其他人纷纷响应,此起彼伏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