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兴汉 > 第362章 严纲杜长夏侯兰

第362章 严纲杜长夏侯兰(2/3)

若能沿途收拢这些流民,一则可以安定民生,让百姓免受饥饿与战乱之苦。

    如此一来,方伯必定能在百姓之中留下仁慈爱民的好名声;

    二则,这些流民加入我军,可壮大声势,让韩馥摸不清我军虚实,对我军后续的战略部署大有裨益。”

    严纲听后,心中大喜,不禁站起身来,大力拍了拍田豫的肩膀:“田从事啊,你此计甚妙!真乃吾之智囊也。

    我此前竟未想到此点,幸得你提醒。”

    于是,严纲依计而行,亲自挑选了能言善辩、处事圆滑的从事,前去中山国交涉,尽量多的索要粮食。

    中山国国君与臣子们虽有些不情愿,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也只能勉强答应。

    严纲得到粮食后,便派遣士兵在沿途宣扬自己军队的“善意”,士卒们大声呼喊:“冀州刺史严纲心怀仁慈,怜惜各位受苦受难的乡亲。

    如今乱世,我军愿为大家提供庇护之所,有粮食果腹,免受战乱之苦,老乡们快来归附吧!”

    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流民,听闻有军队愿意接纳他们,提供食物与庇护,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

    一时间,严纲的军队人数不断增加,到了常山国地界时,队伍人数已经上万,浩浩荡荡,颇为壮观。

    常山国这边,国内的官员与豪强们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常山国的相府之中,国相孙瑾召集众人议事。

    一位谋士忧心忡忡地说道:“严纲大军逼近,我常山国不可不防啊。

    公孙瓒势力强大,而韩馥如今又自身难保,我等该如何抉择?”

    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同样的,有的主张依附公孙瓒,有的则认为应继续观望。

    这时,一位将领站出来,大声道:“陛下,公孙瓒威名远扬,其麾下军队亦是能征善战。

    如今严纲一路行来,虽为疑兵,却也秋毫无犯,还收纳流民,可见其军纪严明。

    我常山国若能追随这样的势力,必能保境安民。”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但也有反对之声,一位老臣皱着眉头说道:“不可,公孙瓒虽强,可毕竟是叛逆之臣。

    韩馥才是冀州牧,我等若背叛他,恐遭天下人耻笑。”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常山国国相孙瑾一直在一旁默默倾听,此时他轻咳一声,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孙瑾缓缓说道:“诸位同仁,听我一言。

    公孙瓒之勇,天下皆知,其敢于兴兵,必有其底气。

    上公太傅崔烈在朝中威望颇高,他支持公孙瓒,又是来自雒阳,正统之名更多一些。

    再看我冀州牧韩馥,生性懦弱,面对公孙瓒的攻势,毫无还手之力。

    如今袁术已死,麴义又公然造反,冀州内部已然分崩离析。

    严纲此来,沿途作为可圈可点,他敬重百姓,收纳流民,并非残暴之徒。

    我常山国在这乱世之中,想要生存,必须要审时度势。

    韩馥已难成大业,若我们继续追随他,无异于与沉船共亡。

    我以为,我们应与韩馥划清界限,追随公孙瓒。

    其实,我们不是追随公孙瓒,我们追随的是朝廷的命令,是大汉!”

    孙瑾的话掷地有声,如同一锤定音,让原本喧闹的议事厅瞬间安静下来。

    一时,众人又开始就人员进行确定。

    最终决定,由夏侯兰带领义从和吏民共两千人,出城追随严纲。

    ......

    夏侯兰身姿矫健,一身戎装,英姿飒爽。

    他率领着队伍,旗帜飘扬,步伐整齐地走向严纲的大军。

    严纲得到消息,亲自出营迎接。

    他看着夏侯兰带来的队伍,心中甚是欢喜:“夏侯将军前来相助,严某感激不尽。”

    夏侯兰抱拳行礼:“天下危难,黎民百姓有倒悬的艰难。

    严刺史威名远扬,又收拢流民,安定一方。

    我等愿追随方伯,共讨伐叛逆。”

    ......

    太行山,在黑山军那坐落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大营里,四周的营帐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营寨周围布满了鹿角与拒马,透着一股森严的气息。

    在山脚下的一处营寨中,一名身轻如燕、动作敏捷的斥候,匆匆忙忙地冲进主营帐。

    他的衣衫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头发也有些凌乱,脸上带着几分长途奔袭后的疲惫。

    单膝跪地后,他微微喘息着,声音急促地向杜长汇报:“将……将军,在营地东南方向的那片山林边,突然冒出来一队车马。

    那车马装饰虽不奢华耀眼,可看起来颇为齐整,行进间隐隐有几分秩序,像是有不少财物的样子。”

    杜长本正坐在营帐中的虎皮椅上,擦拭着他那把锋利的长刀,听到斥候的话,眼中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