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朝堂上讨论国家财政问题时,一位守旧大臣故意将矛头指向顾行晋。这位大臣身材肥胖,穿着华丽的朝服,脸上带着一副傲慢的神情。他站在朝堂中央,声音洪亮地说:“陛下,如今国家财政吃紧,皆是顾行晋推行新政所致。他那新政,劳民伤财,毫无益处,才让国家陷入如此困境。”其他守旧大臣们也随声附和,有的点头称是,有的大声叫嚷,朝堂上顿时一片嘈杂。
顾行晋看着新帝,眼中满是期待,希望新帝能为自己说句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哀求,仿佛在说:“陛下,您还记得当初我们一起的承诺吗?您难道真的不相信我了吗?”然而,新帝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并未表态。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扫了一圈,然后落在了顾行晋身上,但那眼神中没有一丝温暖和信任。
那一刻,顾行晋的心彻底凉了。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孤儿,孤立无援。他缓缓地站出来,声音低沉却坚定地说:“诸位大人,新政推行以来,虽遇到一些困难,但也并非毫无成效。我们在农业方面推行的新的种植技术,让一些地区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在商业方面,开放了更多的市场,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不能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新政。”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力量。然而,他的话并未得到众人的认可。守旧大臣们依旧不依不饶,他们继续指责顾行晋:“你这是强词夺理,那些所谓的成效不过是表面现象。新政让许多世家大族的利益受损,导致他们不再愿意支持国家的财政。这都是你的错。”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言辞也越来越激烈,仿佛要将顾行晋淹没在这指责的声浪之中。
新帝见状,只是淡淡地说:“此事日后再议。”然后便起身离开了朝堂。他的背影显得有些落寞,仿佛也在为这朝堂上的纷争而感到无奈。顾行晋望着新帝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与新帝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新政的未来也变得更加渺茫。
下朝之后,顾行晋独自一人走在回宫的路上。街道两旁的百姓们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他听到了那些不堪入耳的话语,心中一阵刺痛。他曾经是百姓们心中的英雄,是他们期待国家变革的希望。而如今,却成了众人眼中的罪人。他感到自己的尊严被彻底践踏,心中的痛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回到府邸,顾行晋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他的夫人看着他日渐消瘦的面容,心中十分心疼。她轻轻地敲开房门,走进房间,坐在顾行晋的身边,温柔地说:“夫君,你莫要如此折磨自己。这一切总会过去的。”顾行晋看着夫人,眼中满是泪水。他说:“夫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为新政付出了一切,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夫人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发,安慰道:“夫君,你要相信,正义总会到来的。也许现在是困难时期,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会有转机的。而且,你还有我,还有家人,我们会一直支持你的。”顾行晋听了夫人的话,心中感到一丝温暖。他紧紧地握住夫人的手,说:“谢谢你,夫人。有你在我身边,我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然而,顾行晋的坚持并没有换来局势的好转。守旧大臣们继续在朝堂上对他进行攻击,新帝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他感到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儿,无法挣脱束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一次重要的朝会上,守旧大臣们联名上书,要求将顾行晋革职查办。他们列举了顾行晋的种种“罪行”,言辞凿凿,仿佛他真的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新帝看着这份上书,心中犹豫了很久。他知道顾行晋是一个有才华的臣子,但如今朝堂上的局势让他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
最终,新帝无奈地宣布将顾行晋革职。顾行晋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和愤怒。他只是默默地跪在地上,向新帝谢恩。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注定的结局,自己已经无力回天。
离开朝堂的那一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顾行晋的遭遇而悲伤。他拖着沉重的行李,一步一步地走出了皇宫。他回头望了望那巍峨的宫殿,心中充满了不舍和遗憾。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为国家推行新政了。
顾行晋回到家中,开始了隐居的生活。他每天读书写字,种花养鱼,试图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然而,他的心中始终无法忘记新政,无法忘记自己曾经的理想。他时常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一个重新实现理想的机会。
时光荏苒,几年过去了。国家的局势并没有因为顾行晋的离开而变得更好。相反,由于没有了新政的推动,国家的发展陷入了停滞。财政问题日益严重,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困苦。新帝逐渐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可能是错误的。
他开始怀念顾行晋,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