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733章 未命名草稿

第733章 未命名草稿(1/2)

    顾行晋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他不卑不亢地拱手道:“陛下,臣自知树大招风,那些流言蜚语臣从未放在心上。臣一心只为国家和陛下,绝无二心。”

    新帝微微点头,却并未完全释然:“朕自然是相信爱卿的,只是这朝堂之上,人心复杂,爱卿日后行事还需更加谨慎才是。”

    顾行晋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新帝已开始受到那些谗言的影响。

    从那之后,他行事愈发低调,可即便如此,那些嫉妒他的人却并未因此而收敛。

    不久之后,一桩莫须有的罪名突然降临到顾行晋头上。有人举报他私自囤积兵器,意图谋反。新帝听闻此消息,心中的猜忌瞬间如火山般爆发。他下令将顾行晋打入大牢,进行彻查。

    顾行晋在狱中,心中悲愤交加。他明白这是那些小人的阴谋,可却一时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每日在狭小的牢房中踱步,思索着如何才能洗清自己的冤屈。

    此时,京城的百姓们听闻顾行晋入狱的消息,纷纷震惊不已。

    他们自发地聚集在皇宫之外,为顾行晋请愿。

    新帝看到百姓们的请愿,心中更觉得是威胁,但这么多百姓的请愿,新帝只能重新审视这桩案件,派出人手重新调查。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所谓的私囤兵器,不过是那些小人伪造的证据,目的就是为了扳倒顾行晋。

    新帝得知真相后,心中懊悔不已。他立刻下令释放顾行晋,并严惩了那些诬告他的小人。

    新帝亲自在宫中设宴,向顾行晋赔罪:“爱卿,是朕一时糊涂,中了奸人诡计,让爱卿受委屈了。”

    顾行晋心中的阴霾渐渐散去,他跪地叩首道:“陛下,臣从未怪过陛下。这一切皆是那些小人作祟,如今真相大白,臣愿继续为陛下和国家效力。”

    经过这场风波,新帝与顾行晋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新帝虽对顾行晋重新恢复了信任,但心中那一丝隐隐的猜忌却并未完全消除。

    而顾行晋也深知,自己日后的路将更加艰难。为了消除新帝心中的顾虑,顾行晋主动提出辞去一些重要的官职,只保留一些无关紧要的虚职。

    他希望以此向新帝表明自己并无野心。

    新帝表面上对顾行晋的辞呈欣然接受,还对他的“识趣”表示嘉许,赏赐了诸多珍宝古玩,朝堂之上一片和气融融之景。

    可暗地里,新帝却开始不动声色地对顾行晋进行打压。

    顾行晋打算在一处水患频发的地区修建水利工程,以保障当地百姓的农田灌溉和生命财产安全。

    他精心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可当他将折子呈递给新帝时。

    新帝却以国库紧张为由,只批准了不到预算三分之一的银两。

    这点银子根本无法完成工程,但又无可奈何。

    “大人,陛下实在太过分了,如此克扣银两,咱们……”

    “住嘴,陛下岂是你能议论的。”顾行晋呵斥道。

    那名官员脸色微微发白,眼底有些畏惧,可更多的还是不满。

    “可是,大人您……”

    “好了,本官想想办法,无论如何必须修好。”

    几经思考,顾行晋只能是向地方富商募捐,才勉强让工程得以开工。

    新帝也有意限制顾行晋的影响力。原本与顾行晋交好的官员,在晋升或是重要事务的委派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

    一些在朝堂上替顾行晋说话的大臣,也被新帝以各种理由调离京城,或是闲置一旁。

    有一位名叫赵成的官员,一直是顾行晋的得力助手,为人正直且有才干。

    在顾行晋入狱期间,他四处奔走,搜集证据为其申冤。顾行晋获释后,本想着让赵成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可新帝却突然下旨,将赵成派往偏远地区任职,美其名曰“历练”。

    顾行晋心中明白,这是新帝在削弱他在朝堂的势力。

    新帝还时常安排一些棘手的任务给顾行晋。

    一次北方边境,有少数民族部落发生小规模骚乱,本可派遣当地驻军进行安抚和镇压。但新帝却指名道姓让顾行晋前往处理,君命难违,他只能领命前往。

    顾行晋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当地驻军与少数民族部落之间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加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从中挑拨,使得矛盾不断升级。

    顾行晋没有急于动用武力,而是深入了解双方的诉求,耐心地进行调解。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才平息了骚乱,化解了矛盾。

    然而,当他回到京城复命时,新帝身边的一些官员的怂恿,和煽风点火,说顾行晋处理此事太过拖沓,应该给外族一个教训。

    顾行晋解释了几句,如新帝对此还是不满,但拿顾行晋没办法,脸色十分难看,淡淡地说了句。

    “下不为例”。

    “多谢陛下!”

    顾行晋心中苦闷不已,遭到无端的猜忌和打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