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十二皇子看到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心中开始萌生了退意。就在他犹豫之际,顾行晋瞅准了一个时机,一剑刺中了他的手臂。十二皇子吃痛,手中的长剑掉落在地。
顾行晋趁机大喝一声:“放下武器,投降!”
十二皇子的士兵们看到首领受伤,顿时士气大减,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十二皇子也无奈地低下了头,被士兵们押了下去。
随着十二皇子的投降,皇宫门前的战斗逐渐平息下来。然而,京城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魏王的旧部仍在与顺天府府尹的部队激烈交锋。顾行晋深知不能让这场混乱继续蔓延下去,他迅速安排人手将十二皇子及其余党妥善看管,然后带领着寒门势力和皇宫守卫部队,马不停蹄地赶往与魏王交战的地方。
当他们赶到时,顺天府府尹的部队已经有些力不从心,魏王的旧部如同一股凶猛的洪流,不断地冲击着防线。顾行晋大吼一声:“兄弟们,跟我上!为了京城的百姓,为了这太平盛世,拼了!”他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手中的长剑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
寒门子弟们也士气大振,他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与顺天府府尹的部队并肩作战。一时间,喊杀声再次响彻云霄。魏王在人群中看到顾行晋,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他高声喊道:“顾行晋,你不过是个寒门出身的小子,也敢来阻挡本王的大业!”顾行晋冷笑一声:“你妄图趁乱谋反,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今日我定要将你绳之以法!”
两人再次陷入了一场激烈的对决。魏王虽然年事已高,但毕竟曾经也是久经沙场,他的剑法娴熟,招招都带着一股狠劲。顾行晋则凭借着年轻气盛和敏捷的身手,巧妙地躲避着魏王的攻击,同时寻找着反击的机会。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天空中传来一阵低沉的号角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一支军队正快速赶来。原来是太子在皇后的劝说和安排下,终于振作了起来,他调集了京城周边的驻军,前来支援。
太子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着铠甲,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大声喊道:“父王病重,本太子在此,尔等还不速速放下武器,归顺朝廷!”魏王的旧部们看到太子亲自前来,又看到局势已经对他们极为不利,军心开始动摇。
顾行晋趁机加大了攻击力度,一剑划伤了魏王的肩膀。魏王吃痛,身体微微一晃。顾行晋趁机大喝:“魏王,你已无路可走,投降吧!”魏王望着眼前的局势,心中充满了不甘,但他知道大势已去。他长叹一声,扔掉了手中的武器,说道:“罢了罢了,本王今日认栽。”
随着魏王的投降,这场京城的叛乱终于彻底平息。京城的百姓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走出家门,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太子在顾行晋等人的陪同下,回到了皇宫。此时,宣德帝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太医们在一旁焦急地忙碌着。
皇后看到太子平安归来,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对太子说道:“儿啊,此次京城叛乱,多亏了顾行晋等人的相助,你日后定要好好重用他们。”太子点了点头,说道:“母后放心,儿臣心中有数。”
没过多久,宣德帝还是没能挺过去,龙御归天。太子在众人的拥戴下,顺利登基,是为新帝。
新帝登基后,立刻对此次平叛有功的人员进行了嘉奖。顾行晋被封为一等忠勇侯,负责掌管京城的防卫,同时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那些寒门子弟们也都得到了相应的赏赐和官职,寒门势力在朝廷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新帝登基,天下初定,可朝堂内外的暗潮却悄然涌动。顾行晋虽被封一等忠勇侯,掌管京城防卫并进入内阁,但他深知这荣耀背后是重重挑战。
朝堂之上,世家大族对寒门势力的崛起心怀不满。
早朝,一位世家老臣站出,满脸忧虑地说:“陛下,寒门子弟骤然得势,恐难以担起朝廷重任,还望陛下慎重考虑其官职安排。”
此言一出,不少世家官员纷纷附和。新帝眉头微皱,看向顾行晋,问道:“顾爱卿,你如何看待此事?”
顾行晋不慌不忙地出列,拱手道:“陛下,此次平叛,寒门子弟用命,方保京城平安。能力高低,不在出身,而在事功。臣等定当勤勉奉公,以证忠心与能力。”
新帝微微点头,说道:“顾爱卿所言有理,朕用人唯才,寒门子弟既有功,自当重用。但诸位爱卿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日后还需相互监督,共同为朝廷效力。”
退朝后,一位世家官员拦住顾行晋,阴阳怪气地说:“顾侯爷,一朝得势,风光无限呐。不过,朝堂可不是仅凭匹夫之勇就能立足的。”
顾行晋淡然一笑,回应道:“在下自当努力学习朝堂规矩,也望阁下日后多多指教。”
在京城防卫上,顾行晋丝毫不敢懈怠。他深知京城乃国家中枢,安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