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志愿者培训接近尾声。
但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愈发凸显。
部分志愿者对环保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沟通技巧也有待提高。
项目组不得不增加强化培训课程。
这进一步增加了资源和时间成本。
苏羽昕找到李诗涵,希望她能帮忙想想办法。
“诗涵,志愿者培训出现了问题。
部分人表现不太理想。
增加强化课程又需要更多资源。
你能不能帮我在赵总面前说说情,看能不能特批一些资源?”
李诗涵面露难色,说道:“苏总,赵总对资源分配一向严格。
现在各个项目都在要资源,我也不好开口。
不过,我可以帮你想想其他办法。
或许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内部的互助学习活动。
让表现好的志愿者帮助那些掌握得慢的。
这样既能节省资源,又能加强志愿者之间的交流。”
苏羽昕听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办法,说道:“诗涵,还是你有办法。
那就麻烦你帮忙组织一下这个互助学习活动。
一定要尽快提高志愿者的整体水平。”
李诗涵点头答应,立刻着手准备互助学习活动的相关事宜。
苏羽昕深知,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要想推进项目,必须想尽一切办法。
而赵长天的态度至关重要。
她必须努力达到赵长天的要求,才能为项目争取更多资源。
智慧养老服务项目这边,周海琼采用部分替代材料的决定引发了内部激烈的争议。
孟昭明找到周海琼,一脸严肃地说:“周总,我理解您想控制成本的想法。
但采用这些质量稍差的替代材料。
可能会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和公司声誉。
养老服务面对的是老年人。
他们对服务品质和设施质量要求很高。
如果因为材料问题出现安全隐患或者服务体验不佳。
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
周海琼无奈地说:“昭明,我也知道质量的重要性。
但目前项目资金有限,不采用替代材料,装修工程就得停滞。
我也很为难啊。”
孟昭明坚持道:“周总,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或许我们可以重新评估项目预算。
寻找其他节约成本的途径,而不是在材料质量上妥协。”
两人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赵长天来到了养老项目组。
他看到气氛紧张,便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周海琼和孟昭明将事情的缘由详细告知赵长天。
赵长天听完后,面色凝重。
他思考片刻,然后强势地说道:“海琼,昭明说得有道理。
养老服务关乎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
绝不能在质量上打折扣。
成本问题固然要解决,但不能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
你重新梳理项目预算。
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节约开支。
材料必须选用质量可靠的产品。”
周海琼面露难色,说道:“赵总,其他方面能省的已经省了。
再节约开支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
赵长天眼神坚定,不容置疑地说:“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确保材料质量。
如果实在有困难,三天内给我一份详细的预算调整方案和资源需求报告。
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给予额外支持。
但记住,质量是底线,谁都不能碰。”
周海琼无奈地点点头,说道:“好的,赵总,我马上安排。”
赵长天又看向孟昭明,说道:“昭明,你也要积极配合周海琼。
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争论。
我们的目标是把养老项目做好,为公司赢得口碑和市场。”
孟昭明点头称是。
赵长天离开后,周海琼和孟昭明深知责任重大。
开始重新审视项目预算和资源分配。
试图找到一个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控制成本的解决方案。
人员招聘方面,筛选出的合适人选仍无法满足项目需求。
新一批应聘者中部分人缺乏实践经验,需要更多培训投入。
这使得养老项目在人员方面的压力持续增大。
与其他项目在人才竞争上也愈发激烈。
林雅琴找到赵长天。
汇报养老项目人员招聘的困境:“赵总,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的人员招聘遇到了很大困难。
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