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916章 海瑞之死 2

第916章 海瑞之死 2(1/2)

    乾清宫的龙床上,朱翊钧辗转反侧。

    海瑞最后竖起拇指的身影、无声滑落的手臂、妻女悲恸的哭声、那句“浮游一日,亦撼乾坤”的叹息……

    反复碾过他疲惫的神经。

    案头那方鲜红的“皇帝之宝”印痕,在黑暗中仿佛灼灼燃烧,映照着他肩头沉甸甸的江山与身后莫测的毁誉……

    熬到窗外透出第一丝灰白,他才在极度的身心俱疲中,勉强坠入混沌的浅眠。

    梦境,光怪陆离。

    烟雾缭绕中,一个身着宽大道袍的身影背对着他,身形瘦削,气质孤高冷峻。

    朱翊钧心头猛地一紧——那是他十几年未曾梦见的皇爷爷,世宗皇帝朱厚熜!

    朱厚熜并未转身,只有缥缈的声音在虚无中回荡,带着一种洞察世情的漠然与玄奥:“痴儿……何为名?何为实?……”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终是镜花水月……”

    “……道法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也……”

    “刚极易折……然……不折,何以见其刚?……”

    声音断断续续,如同呓语,充满了道家的玄机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

    朱翊钧想靠近,想追问,却感觉身体沉重如铅,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烟雾中的身影越来越淡,最终与缭绕的青烟融为一体,消散无踪。

    “皇爷爷,您是来接海瑞的吧。”朱翊钧低吟一句。

    原本已经慢慢消散的青烟,又猛地出现,那个背影再次在青烟中显现出来:“朕来接他作甚?朕是来看望孙儿的……”

    声音中带着一丝怒意。

    而朱翊钧轻笑一声,对着背影轻笑一声:“皇爷爷还是跟生前一般,言不由衷啊。”

    窗外天色已然微明。

    朱翊钧从梦中醒来,努力回想梦中皇爷爷的话语,却只捕捉到一些零星的碎片:“名实”、“刚极易折”、“损有余补不足”……那玄而又玄的意境,如同指间流沙,越想抓住,流失得越快……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正欲唤人,骤然——

    “咚——咚——咚——”

    低沉、肃穆、穿透力极强的钟声传来,一声接着一声,回荡在刚刚苏醒的紫禁城上空,也敲击在朱翊钧的心坎上。

    这是召集百官上朝的景阳钟……也是昨日他安排好的,也是为了告知百官。

    钟声如同无形的鞭子,驱散了残存的梦境与恍惚。

    宫门外,文武百官早已闻钟而动,身着各色官袍,按品级肃立等候。

    此时,这些官员还都不知道海瑞去世的消息,只是在他们来之前,隐隐察觉到了些许不对劲,那就是百姓们手提箩筐,去了西城。

    原本上朝的时候,道路上是没有多少人的,可今日,街道上行色匆匆的百姓,竟然如此之多。

    直到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手捧明黄圣旨,在丹陛之上站定,宣读了旨意,随后,又宣读祭文。

    海卿遽逝,国之失砥柱,朕失肱骨!痛何如哉!着即辍朝六日,举国同哀!一应丧葬事宜,由礼部会同有司,务必从优从厚,以彰朝廷旌表忠良之至意!钦此……

    偌大的宫门前广场,竟陷入一片死寂。

    旋即,巨大的悲恸如同无声的浪潮席卷开来。

    有白发苍苍的老臣以袖掩面,肩膀微微耸动,有中年官员紧抿嘴唇,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更有海瑞的门生故吏,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低低的呜咽。

    海瑞在士林心中,是道德的丰碑,是士大夫风骨的极致象征……

    在万千黎民心中,他就是那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海青天”!

    现在这些官员,虽然有不少人讨厌海瑞,但厌烦之余,还是有着诸多的敬重。

    他的死是天下人心的一角崩塌!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景阳钟的余音还未散尽时,海瑞去世已如惊涛骇浪般席卷了整个北京城。

    实际上,这些官员们是从圣旨,祭文中得知海瑞去世的消息,而北京城的百姓们,却是在昨夜口口相传,早都知道了。

    因为海瑞在西城区的家外,挂起了白幡……周边百姓看到之后,心猛地一紧,上前查问,才得知海青天已经去世。

    而后,消息便迅速传播开来。

    “海青天……殁了!”

    最初是难以置信的寂静,随即,巨大的悲声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千家万户中爆发出来……

    东市的布庄掌柜,一大早,正欲开门迎客,看到行色匆匆的老汉,不由问道:“今天早上怎么那么多人。”

    “你还不知道呢,昨夜,海青天在家亡故了,我们都赶着去烧纸呢。”

    掌柜闻讯手一抖,钥匙“当啷”落地,随即对着西面扑通跪下:“青天老爷啊!您怎么就走了啊!”

    西城胡同里,一位曾蒙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主持公道、讨回祖产的商人,听闻噩耗,呆立半晌,猛地冲回屋内,翻出珍藏多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