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873章 万历两文襄

第873章 万历两文襄(2/2)

部关联密切之处为甚。

    奏疏如雪片般飞向内阁和司礼监,字里行间皆是追思其“持重老成”、“邦交柱石”、“风骨凛然”的赞誉,以及对其“殒身王事”、“忠骸不归”的无限痛惜与同情。

    朝房内、廊庑下,随处可见三五官员聚在一起,神色戚戚,低声谈论着张尚书的过往点滴,叹息声不绝于耳。

    这份悲痛,有真切的同僚之谊,有对远洋风险的同感,但也不乏对皇帝态度和朝廷风向的敏锐迎合。

    说白了,除了山西籍的官员们是真的伤心,其他的官员也只是逢场作戏。

    天子如此痛惜厚待,谁敢不悲……

    这就是此时大明朝的政治情势……

    德胜门外是朝廷为张四维衣冠灵位入京所设的最后一道,也是规模最为宏大的路祭之所。

    时值寒冬,北风凛冽。

    官道两旁,早已由顺天府并五城兵马司肃清了闲杂,扎起了连绵数里的素白帷幔。

    一座巨大的、覆盖着明黄帷幔和素白绸缎的祭棚巍然矗立在官道中央,棚内香烟缭绕,烛火通明。

    神案上,供奉着象征张四维身份的精工制作的衣冠灵位,上书:“大明故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张公文襄之神位”。

    他在京的两个儿子,现在都跪在这个陆祭棚中。

    案前陈列着太牢(猪牛羊)祭品,以及皇帝亲赐的玉帛、香茗、御酒……

    申时行作为代替天子前来的主祭官,须发在风中微颤,他手持祭文,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哽咽,一字一句地宣读着朝廷对张四维功绩的褒扬。

    每念至动情处,阶下百官中便有人以袖掩面,发出低沉的呜咽。

    这呜咽迅速蔓延开来,在空旷的郊野上回荡,显得格外悲壮凄凉。

    然而,就在这庄严肃穆、百官恸哭的祭棚外围,警戒线之外,却是另一番景象……

    大批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京师百姓,被官兵远远拦在道路两侧的高坡之上。

    人头攒动,议论纷纷,如同嗡嗡作响的蜂群,与祭棚内的肃穆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嚯!好大的排场!这是哪位王公贵胄薨了?瞧着比前两年张阁老那会儿还气派!”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踮着脚张望,啧啧称奇。

    旁边一个裹着棉袄的老汉,吸溜着鼻子,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这你都不知道,出海的!前两年,敲锣打鼓送出去的那个大官儿!礼部尚书!也姓张的!”

    “礼部尚书,多大的官儿啊?比咱们顺天府尹还大?”一个年轻后生好奇地问。

    “呸!没见识!”旁边一个看起来像是读过几天书的落魄文士不屑地啐了一口:“府尹?府尹给尚书提鞋都不配!那是六部堂官,天子近臣!真正的一品大员!跺跺脚京城都得抖三抖的人物,以后,我也要做礼部尚书……”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