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856章 三军

第856章 三军(1/2)

    对待巴结李成梁的这事,朝鲜还是挺有效率的。

    在三日后,都挑选出来一批次适龄的女子过来。

    各个样貌出众。

    李成梁给下面的十几个将领一个人安排了一个。

    当然,李昖是懂事的,给宝刀未老的老将军选了六个,送到了国公府上。

    李成梁到朝鲜来,可不是真的来观光旅游,玩女人的。

    这是带着天子给的政治任务来的。

    按照计划,大明朝会在万历十二年的三月份,运送来一批万余人的甲胄武器。

    而这第一批次能得到武器装备的人,李成梁要亲自训练。

    临到年关这数十日,李成梁都没有闲着过,他查看了兵曹判书府的所有文档。

    也让其幕僚团队给他分析了一下。

    在大明万历十一年 ,十二月六日。

    朝鲜整备军的讨论会正式召开。

    这日清晨,阳光勉强穿透厚重的云层,却无法驱散笼罩在汉阳王宫上的阴霾。

    李成梁一身蟒袍,腰悬佩剑,龙行虎步,再次踏入景福宫。

    他身后跟着十几名心腹将领,在宫殿外还有三十余个亲兵护卫。

    个个精神抖擞,眼神锐利,与朝鲜官员们萎靡不振、强颜欢笑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

    李昖以及朝鲜两班实权大臣都在场。

    一阵寒暄之后。

    李成梁便直奔主题。

    两名亲兵展开一张粗略的朝鲜舆图。

    李成梁站在巨大的朝鲜舆图前,开始指点江山了。

    “殿下,本帅奉天子明诏,督练你国军备,以固藩篱。然观尔国现有军制,陈旧不堪,形同虚设……”

    兵曹判书金命元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小心回禀:“启禀帅爷,我朝鲜现有军制,承袭旧制,设五卫总府统领全国兵马,各地设有兵营水营,在籍兵员……约有九万三千余人……”

    “九万三千,金判书,你当本帅是三岁孩童?这九万三千人,本帅敢问,其中能披甲执锐、堪堪一战者几何……”

    “老弱病残、空占名额者几何……”

    “吃空饷、冒名顶替者几何……”

    “怕是能拉出来凑够三万精壮,都算你金判书治军有方了!”

    金命元被问得面红耳赤,冷汗涔涔,呐呐不敢言。

    朝鲜军备废弛已久,李成梁所言虽刺耳,却句句属实。

    李成梁不再看他,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北方的咸镜道、平安道一带:“此地,毗邻建州、海西诸女真部,现在这些女真人很老实,你们将精锐布置在那里,徒耗钱粮,愚不可及……”

    “从即日起,北边防线,尽数放弃,所有驻守北方的军卒、衙役,悉数撤回!只留少数斥候、边哨传递消息即可。这些撤回来的兵员,连同你们现有的所谓九万大军,统统给本帅筛一遍……”

    “筛?”李昖和一众朝鲜大臣都愣住了。

    “对!筛!”李成梁目光如电,扫过众人:“老弱病残,一概裁汰,发放些钱粮遣散归田,空额虚名,一律勾销!只留精壮可用之兵……”

    “本帅估算,能留下三四万,已是尔等祖上积德!”

    他手指南移,点向汉阳:“裁汰整编之后,本帅将亲自为尔等练就三支新军,此乃朝鲜未来安身立命之根本!”

    说话间,李成梁的手指带着风雷之势,在地图上划出三条无形的防线,这三条防线全部对着是东南。

    “第一支,汉阳军,以此地为核心……”

    他的手指重重落在汉阳:“精选精锐,编练三万,分作六卫兵,此军由本帅亲自坐镇,亲自督练,拱卫王京,乃尔等心腹命脉所系,务必在三年内练成铁军!”

    “第二支忠尚军,位于忠清道、庆尚道北部沿海……”

    “此地,乃倭寇可能侵扰、亦或将来策应南方之要冲!”他的手指划过朝鲜半岛中部漫长的海岸线,“编练两万五千人,分作五卫,扼守海岸,纵深防御,使敌不能轻易登陆,必要时候可以切断南北……”

    “庆釜军,庆尚道南部,含釜山水师……”

    李成梁的手指最终停留在半岛最南端的釜山,这个通往日本的门户,“编练三万五千人,需与水师紧密配合,水师两卫,陆师两卫,水师战船亦需整饬更新,归入此军节制……”

    “三军合计九万人,皆为能战敢战之精锐!” 李成梁的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他顿了顿,看着被这庞大计划和彻底否定旧制所震撼的朝鲜君臣,补充道:“此三军为正兵,乃主力战兵。另设辅兵、役夫,负责粮秣转运、工事修筑等杂务,约三万五千人。全军总计十一万五千人人之编制!粮饷、军械、甲胄、战马,需朝鲜倾力供给,若有短缺延误,军法从事……”

    李昖听得心惊肉跳。

    放弃整个北方防线?裁撤近六万“冗兵”?重新编练十一万大军,还要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