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开局女扮男装,说好的都是兄弟呢 > 第57章 天空飘过一行字57

第57章 天空飘过一行字57(1/2)

    # 五十七

    新朝十八年,唐今又一次带领百官巡视地方。

    今年的巡视结果还算不错,虽然依旧有一些人阳奉阴违,在地方上仗着官身剥削百姓,但大部分的地方官员这次还是老实的。

    有尽职尽责推行新政,也算得上是真的清正廉洁。

    当然,为了避免这巡视的结果并不真实,唐今巡视到一半就丢下百官,带着几个亲卫跑了。

    她直接一个调头,换掉那身贵不可言的绸缎衣服,穿上粗麻短打,用泥巴擦黄了脸,下到各个小县小村里调研去了。

    调研的结果也算喜人。

    这些年,唐今召集天下工匠老农,改良了农具,研究了系统的肥田耕种方法,还派人去海外找回了一些产量更高的新作物。

    在这种种变革之下,这些小地方上的百姓不说大富大贵,但只要是肯辛勤劳作的,养活一家老小到年底再屯点余粮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或许光看几个、几十个小地方,还无法证明百姓就真的比以前过得好了。

    可全国人口户数的变化,却可以直观反映出来这一点。

    新朝开国时统计过一次全国户口——仅有两百万余户。

    一户人口约莫三到五人,取中间数一户四人,新朝开国时的人口也就八百来万人。

    但新朝十八年,全国人口户数涨至了四百二十万户。

    这是相当恐怖的提升速度了,也完全足以证明百姓是真的富起来了。

    只有在不必为了温饱发愁时,人口才会快速提升。

    当然,这增加的两百万户人口,并不全是新增人口。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原本没有登记户籍的奴仆、流民、佃户。

    前朝戾帝——唐今那个便宜父皇在位时,为了满足自己奢靡享乐的私欲,一年征税个三五次不说,还大兴土木广征徭役,逼得百姓们卖儿卖女。

    卖到最后,卖了田地,卖了自己,从好好的农户沦落为奴仆、流民、佃户。

    唐今在开国第一年便向天下各地发去了政令。

    所有的流民佃户,只要愿意重新上新朝户口,就都可以免费领到田地。

    她还同时开了女户,女子自立门户来登记户籍,也可以领到和男户相同大小的田。

    至于这么多的田地是从哪来的……

    那当然得感谢各地豪强的“无私奉献”了。

    完全不需要心疼这些“被抢走田地”的地主们。

    因为他们手中的大部分田地,本就是属于那些奴仆、流民、佃户的。

    灾年之时,他们用极低的价格从农户们手中收来田地。

    农户们没了田,若是侥幸熬过灾年,还想生存,要么就只能卖身给这些地主做奴仆,要么就只能去给这些地主做佃户。

    做奴仆自不必多说,从此以后便没了自由身,成了地主手里可以自由买卖的货物。

    而佃户,就是从地主们手里租田来种的农户。

    地主们从他们手里收走了田地,最后再高价租借给他们种——

    良心一些的地主,通常只会要租借田地当年一半的收成作为租金,还可能好心地帮他们包了该块田地需要上交给国家的税。

    但是黑心些的,要六七成收成作租子,还不包田地的税,佃户们忙得累死累活,一年到头来却饿死一家老小的情况时有发生。

    但佃户们是累死还是饿死可都跟地主们无关。

    地主们只要待在家里数着银子,等着奴仆佃户们不断给他们上供就行了。

    哦。

    闲来无事时再祈祷一下今年又是个灾年。

    这样,百姓们家中无米只能向外去买,他便可以趁机提高粮价。

    再等到百姓们实在买不起粮食了,用一小袋的粮食收走百姓们手中所有的田,等到明年再雇这些百姓来种,又囤积更多的粮食等待灾年……

    所有的地主豪强便是这么一步一步“富强”起来的。

    唐今打了这些地主,田地有了,粮食有了,卖身给这些地主的奴仆们可以恢复自由身去重新立户了,挂在地主户籍下的佃户们可以脱离地主去种属于他们自己的田了。

    唐今高兴,百姓高兴,苦一下这些地主那自然是十分值得的。

    ……

    户口增多,田地亩产增多,国库充盈,官学普及向全国,下一步唐今打算整个两年制义务教育。

    条件有限,要全国范围进展,只能从两年教育开始。

    ——就这两年都已经是唐今跟乐正言等人争论过的结果了。

    乐正言她们本来想从一年或者半年教育开始的,不要求百姓们会写字,只要能让百姓们认得一些常用字,知晓简单算术就行了。

    但唐今觉得搞教育的目的不是只让百姓们认得字就行了,最终的目的还是开启民智,发掘人才嘛。

    就这样,唐今力排众议,轰轰烈烈地推行起了全国人民的两年义务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