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明明跟国子监的性质一样,可格物院却不受吏部管控,属于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
能够管理格物院之人,也就陛下和太子殿下两人。
这和三省主官有何分别?
此外,格物院的官职配置实在高的离谱。
先不说杜荷担任的院长一职,单是副院长享受从四品下文散官待遇,这完全跟九寺五监的少卿一样。
杜荷接过制授告身和鱼符,随后朝内侍点了点头道。
“辛苦了。”
内侍受宠若惊道:“回韩国公,这都是卑职的本分,不辛苦。”
这帮侍奉在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心里很清楚,如今的韩国公,在陛下和太子殿下心中的地位极重。
搞不好,韩国公会是大唐第一个异姓王。
杜荷轻声说道:“你稍等片刻,本官先把格物院官职任命名单盖章,稍后劳烦你帮本官去宣布任命吧。”
“诺。”
内侍连忙应道。
虽说这些事不属于他们的活,但是能帮到韩国公,那也能结个善缘。
按照韩国公的做事风格,只要是他的人都不会被亏待。
杜荷拿出提前拟定好的核心人员名单,并将鱼符沾上红墨,盖在每一份任命书上。
副院长,万年县令裴行俭担任。
机械制造部主官,工部侍郎虞昶担任。
天文历法部主官,太史令李淳风担任。
工艺制造部主官,虞部郎中萧锴担任。
农业技术部主官,司农寺丞王敬直担任。
医学研究部主官,治书侍御史崔神基担任。
杜荷之所以要任命裴行俭为副院长,也是看中裴行俭出色的政务能力,以及其对自己忠心耿耿。
他除了提出一些大致的专研方向,并不会花太多时间跟精力在格物院上面。
后续格物院的大小事情,都得交给裴行俭去主持管理。
至于任命的五部主官,除了李淳风有真才实学的人外,杜荷让其他四人各兼任一部主官,也是为了方便他们提拔一些家族子弟进去。
毕竟如此庞大的部门,不能全都是工匠,也需要一些文书,去做记录和写研究报告等辅佐之事。
至于五部以下的小主官,那就是具体做事的人。
像这些人的任命,就得选拔那些有真才实学之人。
譬如将作丞张弼,医学院院长孙思邈等人。
杜荷把盖好章的任命书递给内侍,随后朝他叮嘱道:“你宣布任命后,让他们在晌午一趟户部,本官有要事需跟他们商议。”
“诺。”
内侍接过任命书,低着头快步离开。
就在内侍离开不久,杜荷把右户部侍郎刘祥道叫进办公房,并拿出一份费用预算表递给他。
“刘侍郎,这是格物院申请的第一笔经费,今天下值之前,你把这笔钱从太府寺拿出来。”
“要是有人阻挠,你要及时禀报。”
刘祥道看了一眼费用预算表最后一页,发现陛下和太子殿下都盖上玺章,他的脸皮猛地一动。
陛下和太子殿下都同意的事,谁敢从中作梗?
嫌活命长吗?
刘祥道恭敬应道:“杜尚书放心,下官这就去一趟太府寺,让他们马上把银子拉过来。”
说着他大步离开办公房。
...
杜荷忙完户部的政务后并没有去东宫,而是命人准备丰盛的膳食,宴请即将到来的一众属官。
晌午一到。
外面的长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裴行俭、崔神基、萧锴、王敬直、虞昶和李淳风六人,神色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们走到办公房内,恭恭敬敬地朝杜荷行礼道。
“拜见韩国公!”
杜荷微笑着说道:“不必多礼,自己找位置坐下吧。”
等他们都坐下后,杜荷朝张师政挥了挥手,示意他让人把膳食端上来。
沉默片刻。
崔神基挤眉弄眼道:“韩国公真是慧眼识人,能把我们这等卧龙凤雏选上,有我们几人的全力协助,格物院肯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王敬直笑眯眯道:“我在司农寺混了这么多年,还是韩国公一眼看出我的才能,岂能不以死相报?”
萧锴也凑热闹:“跟着韩国公混,我们肯定能做出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
他们三人看起来很激动,一直在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至于裴行俭、虞昶和李淳风三人,他们则内敛许多,他们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侧旁听。
这三个憨货!
杜荷笑骂道:“你们三个家伙少说大话,到时候你们的部门要是做不出成绩,那可就丢人现眼。”
“嘿嘿。”他们三人悻悻地摸了摸鼻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