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才给那些贵人都说了些什么?”等到老伯接过水碗后这个老婆婆絮叨了起来,“如今咱们自己家里还都乱成一团,你可在别给家里招来祸事。”
然而听到这话的老伯却是一口就将碗中的水喝干净,然后用那满是皱纹的手擦去了嘴边的水珠子:“这就是你不懂了,我这么做可都是有原因的。”
“行,你懂,你懂的最多。”老婆婆没好气的将碗接了回去,她将自己手中的粗陶罐往地上一放,“那你倒是说说你的道理。”
“刚才的那一行人是走南闯北的商人。”老伯在这个时候搓了搓自己的手心,“万一他们能将咱们的事情传出去,到时候朝廷来个包青天给咱们做主。”
对于这个回答老婆婆却是直接就冷笑了一声:“包青天什么的都是戏文中人物,你还是再别大白天的做梦了。”
“那咋办?”这一下老伯的脸色也是难看了起来,“儿子不回来咱们怎么办,难不成真的让小闺女留在家里帮着干一辈子活不成,到时候就算小闺女心里不怨咱们,你就忍心耽误小闺女一辈子不成。”
听闻这话的老太太的脸色也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她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城里的那个厂子哪里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能对抗的,想到这里的老太太脸色也是落寞了下来。
“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老婆婆抬眼看向了不远处的小闺女,然后她整张脸都变得无比苦涩,“现在咱们可就这一个闺女了,若是闺女在出点事你我可怎么办啊?”
“所以就让咱们赌一把,万一真的能遇上贵人。”老伯在这个时候挺了挺腰,他看着离自己不远的大路目光暗淡,之后他将怀中的银子掏出来塞进了老婆婆手中,“把这些银子都收好,若是儿子真的回不来了,这就是咱们以后的底气”
“贵人那里是这么简单就能遇到的。”老婆婆将这些银子小心的收在了自己的怀中,“不过别的不说,今天这人银子倒是给的挺多。”
“是挺多,再加上次那个老先生给的,够给咱们闺女准备一份嫁妆。”老伯示意老婆婆将银子收好,“就是不知道这些人能不能将消息传出去了。”
“上次来的那个老先生穿着一般,但出手还挺大方。”老婆婆此时也是想起了那个出手大方的老先生,“若是再多来几个就好了。”
此时的贾瑚与曹旭也是说起了墨竹问来的消息,两人这一趟来肃州就是奔着查走私一事来的,现在有了一些线索对两人来说也是好事。
“舅舅,你有没有觉得刚才那个老伯说的有些太多了。”贾瑚心中回忆着墨竹说的那些话,此时的他却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来,“有些话完全是故意给咱们说的。”
听到这话的曹旭看了一眼贾瑚:“也许他就是故意的呢。”
这一下贾瑚的眼中闪过了惊讶:“舅舅知道?”
“在你来之前,我让你曹伯往这边跑了一趟探路,当时你曹伯又说起过在这边向一个老人问过路,现在看来十有八九是一个人。”曹旭说着看向了一边的曹伯。
注意到这个眼神的曹伯点了点头:“当时我向人问路的地方就在这附近。”
“那看来就是同一人。”贾瑚在这个时候倒是皱起了眉头,“当时曹伯没有问到走私马匹的事情吗?”
“没有。”曹伯听到贾瑚的问题后摇了摇头,“当时那个老头只说家中儿子都去了城中赚钱,在就什么都没有说。”
“这就奇怪了。”贾瑚这么说着眼神在曹伯和墨竹的身上来回徘徊,突然他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般,“曹伯,你那天穿的是什么?”
“穿着?”曹伯虽然不解自家表少爷为什么这么问,但此时的他还是认真的回忆了一下,“那天老爷让我去问路,因为说了不让打草惊蛇的缘故,所以我就是普通的路人打扮,看起来家境一般。”
“我知道了。”贾瑚此时却是想明白了那个老伯的用意,“他是在筛选。”
“筛选?”曹旭没有想到贾瑚会说出这么两个字来,“你的意思是说,那个老头选择了咱们?”
“没错。”贾瑚抬手指了一下墨竹,因为他们这一次要打扮成豪商进入平安州的原因,所以这一此他们队伍中的衣着打扮都是极其精致,“那个老伯选择了咱们。”
在场的都不是笨人,此时一听贾瑚的话他们便是都明白了过来,只是一时间大家都想不明白这个老伯为什么会选择了他们。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92]
科举从开创(首创时间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主流观点是隋开创,唐继承并完善 [92-93])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1],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2]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