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 第915章 你们都要陪葬茂陵

第915章 你们都要陪葬茂陵(1/2)

    刘彻刚才有点上头,冷静下来后也觉得不太对劲。

    “来人,去请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入宫议事。”

    军国大事,他的另外两员大将也不能缺席。

    “他们确实有些奇怪,难道是真的不了解情况么?”

    刘彻又开始研究起辽东郡的奏报,刚才有些上头,看得不太仔细。

    过了一会,卫青和霍去病匆匆赶来。

    “来,都看看辽东郡太守的奏报。”

    两人看完后意见很一致,“陛下,此事必有蹊跷。”

    “陛下,臣认为无论卫满朝鲜实际情况如何,我们都要做好他们已经和匈奴勾结的准备,以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二者互相勾结的可能性很大,卫青绝不会忽略这种可能。

    刘彻走到地图前,看着卫满朝鲜所在的位置。

    沉思片刻后,他用手在东莱郡和朝鲜的王险城之间划下一条线。

    “从水路直扑王险城如何。”

    从东莱郡出发,跨海到浿(pèi)水河口登陆,距离其都城王险城仅不到百里。

    若是急行军,不过三日即可兵临城下。

    说完后,刘彻看向陆鸣,来剧透呀,历史上是怎么打的。

    “陛下,据记载,大汉消灭朝鲜采用的是水陆并进的策略。

    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五万大军渡海,他率领其中七千人率先到达王险城。

    右渠据险而守,杨仆战败后军队四散而逃,十几天后重新集结。

    陆地方面,左将军荀彘率兵从辽东郡出发……”

    刘彻越听脸越黑,这两个人就这么点本事么。

    一个轻敌冒进被打散,一个陆地进攻不顺,两人还明争暗斗,各有心思,互不协调。

    到最后也没能攻下王险城,还是靠他们内部反叛才获得胜利。

    习惯了摧枯拉朽般的胜利,刘彻现在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那时候我在做什么呢?”

    霍去病突然开口,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灭国大事,他和舅舅两个人都没有参与,意味着什么已经不必多言。

    “那是公元前109年的事情,你在茂陵呢,大将军再过三年也要去了。”

    陪葬茂陵,霍去病先一步而去,卫青过了十几年也葬入其中。

    当刘彻终于葬入茂陵的时候,陪着他打出辉煌战绩的两个人早已经等候多时了。

    空气忽然安静,刘彻看向自己的两员大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过了一会才开口,“你们俩都要保养好自己啊,看看后来的都是些什么人。

    你我君臣世间难得,历史上有多少人能像你我一样。”

    刘彻走上前,一手抓住卫青,一手抓住霍去病,语重心长的叮嘱。

    “一定要注意身体,平时多让太医为你们检查几次,有任何问题都要提早治疗,免得拖成大病。”

    他说完后又看向陆鸣,“朕就不叮嘱你了,比牛都有劲,夫人还是太医,健康方面不用朕操心。

    朕感觉我们三个谁都活不过你。”

    刘彻又想了想,“朕决定提前发一道诏书,你们三个都要陪葬茂陵。

    不然以后据儿当了皇帝,你和去病两个可能要陪葬他的陵寝。

    这道诏书就单独发给据儿。”

    在刘彻看来,卫青大概率是活不过自己的,没有意外的话,陆鸣和霍去病能活到太子继位以后。

    以他们俩和太子的关系,按照正常流程,死后必然要陪葬刘据的陵寝。

    刘彻决定先一步动手,把陪葬的事情定下来。

    说完也不等三人发表意见,立刻转移到下一话题。

    “杨仆这个人,能力是有的,但是私心太多,不顾大局。

    出征朝鲜,水路方面绝不能让他当主将。

    你们觉得谁合适?”

    话题转移的太棒了,朕真是聪明,刘彻暗自给自己点个赞。

    “陛下,我觉得水路方面并不承担多少作战任务。

    主要目的是把将士运送上岸,主要战斗还是在陆地上开战。

    水路主要负责运输和后勤,以及必要之时的接应。”

    就凭大汉现有的战船,真的在海上开战的话,朝鲜拿什么打。

    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在陆地上据险而守,主动出击无异于自寻死路。

    “有道理。”

    刘彻站在地图前,在三人身上来回打量,

    “水路还是以运输为主,陆地才是决战场所,王险城是块硬骨头,火炮安排上。

    陆地方面,需要派遣一部人马吸引他们的援军,免得攻城部队被两面夹击。”

    几人围绕作战部署,一连商讨了一个时辰。

    结束后刘彻提醒道:“消息先不要外传,卫满朝鲜方面,朝廷先派使者去一次。

    新的国君右渠不是病了么,朕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