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 第1015章 晋王、燕王、周王不足以谋!

第1015章 晋王、燕王、周王不足以谋!(1/2)

    听到这句话,朱标却像是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一样,嘴角甚至还泛起了一丝笑容。

    他轻松地说道:“是啊,本宫和二弟争了半辈子,没想到最后却让老十捡了个大便宜,这个晦气玩意儿。”

    朱标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在意,他继续哈哈大笑着说:“不过也好,等到父皇料理了二弟,下一个应该就轮到本宫这个太子了吧。”

    他的笑声在大殿里回荡,显得有些突兀。

    然而,刘三吾和汪睿却都沉默不语,他们显然并不像朱标那样乐观。

    这时,文渊阁大学士朱善先一步开口,他的声音严肃而又沉重:“殿下,您可要小心啊,戾太子刘据的前车之鉴,犹在昨日啊。”

    朱善的话让朱标的笑容瞬间凝固在了脸上,他的脸色变得阴沉下来,沉默了片刻后,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朱师傅,您说得对。如今本宫的羽翼已经差不多被父皇剪除了,现在的处境,恐怕比那刘据当年巫蛊之乱时,也好不了多少啊。”

    说到这里,朱标不禁闷哼一声,接着说道:“事到如今,本宫除了坐以待毙,似乎也只能作困兽之斗了,已经别无他法了啊……”

    一直沉默不语的汪睿,终于在此时打破了僵局,缓缓开口道:“殿下,诗经有云,兄弟阖于墙,外御其侮。”

    朱标自然深知这句话的含义,它意味着兄弟之间即便在家中有所争执,但在面对外敌时也应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的欺辱和压迫。

    然而,朱标心中明白,汪睿口中的“兄弟”二字,恐怕并未将已被贬为庶人的秦王包含在内。

    朱标心中暗自思忖着,对于这位被废黜的兄弟,他有着自己的考量和打算。

    朱标面色凝重,沉声道:“本宫虽与晋王、燕王、周王同为一母所生,乃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晋王最善见风使舵,燕王则善于隐忍,而周王……”

    当提到周王朱橚时,朱标罕见地情绪激动起来,甚至直接对周王破口大骂:“老五就是一个棒槌,竖子,不足与谋!”

    要知道,除了与他仅相差一岁的老二朱樉之外,老三朱棡、老四朱棣以及老五朱橚这几个亲弟弟,自小都是由朱标一手带大的。

    朱标对他们可谓是知根知底,而他对周王的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愚蠢轻狂。

    说几句题外话,历史上的周王朱橚可不简单啊!

    他不仅是建文削藩时第一个被削的藩王,而且早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周王私自离藩,去中都凤阳私会自己的老丈人,就把自己的老丈人冯胜给坑得够惨。

    老朱一气之下,直接把他发配到了云南去吃草。

    洪武二十二年,太子朱标还活的好好的,他还想去争夺储君之位,你说这朱橚是不是有点傻啊?

    不过呢,当老四朱棣彻底执掌大权的时候,这朱橚却突然变得聪明起来了。

    他第一个带头“献还三护卫”,给了永乐帝圈禁藩王、推行“养猪”政策的一个好借口。

    你看,这朱橚是不是挺会来事儿的?

    可你要说他真的聪明吧,那也不尽然。

    当自己在世的唯一亲兄弟朱棣都打进京城,重获自由的朱橚,居然还装聋作哑,迟迟不去给新皇帝上表朝贺。

    这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也许在老五朱橚看来,四哥的成功完全就是运气比他好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也正因如此,历史上的永乐帝对这个同胞弟弟,虽然表面上各种言语嘉勉,但实际上,朱橚在永乐朝的存在感简直微乎其微,远远不如郭惠妃所生的蜀王朱椿那么受朱棣重视呢。

    听完太子的话,刘三吾等人恍然大悟,原来晋王和燕王都不在太子的考虑范围之内。

    太子对晋王的评价是“善于见风使舵”,这意味着如果有利可图,晋王不但不会站在太子这边,甚至可能会在背后捅太子一刀。

    而对于燕王,太子则说他“善于隐忍”,说得好听点是有耐心,说得不好听就是个“闷葫芦”,像个木头一样,三棒子都打不出一个屁来。

    然而,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想到,这个出了名的老实人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竟然会像火山爆发一样,突然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他一声不吭地憋出一个大招,直接让大明王朝改天换日,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至于周王朱橚,这个憨憨的家伙,根本就不在太子朱标的考虑之列。

    他既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完全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可是,当话题转到秦王时,情况就变得有些尴尬了。

    刘三吾、汪睿和朱善三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然后异口同声地说道:“秦王现在已经被废为庶人了,而且他手上也没有了兵权,恐怕难以担当大任啊。”

    最后,他们还一起向太子殿下请求道:“臣等恳请太子殿下慎重考虑此事!”

    在刘、朱、汪这三个老头的眼中,秦王如今就如同一只失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