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来了! > 第61章 负重前行

第61章 负重前行(1/2)

    殿内又恢复了寂静。

    朱祁镇缓缓起身,像一具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在空旷的殿内茫然踱步。

    脚下的金砖冰冷刺骨,每一步都发出空洞的回响,敲打着他麻木的神经。

    祖母的教诲言犹在耳:“镇儿,帝王之泪,可落于暗室,不可示于朝堂。万民福祉,系于君身,纵有千般苦痛,亦要挺直脊梁……”

    可是,这脊梁,此刻为何如此沉重?这江山,为何在失去祖母的庇护后,显得如此空旷而寒冷?

    “皇祖母…孙儿…孙儿好累…”他对着虚空喃喃自语,泪水再次无声滑落。

    巨大的悲伤和无助感几乎要将他彻底击垮。

    他走到书案前,上面堆满了内阁呈送来的、亟待批阅的紧急奏章,像一座沉默的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朱祁镇的沉沦,让朝堂上下忧心忡忡。

    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何况是帝国刚刚失去一位定海神针般的太皇太后。

    内阁次辅于谦,这位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在多次求见被婉拒后,终于在一个黄昏,不顾内侍的劝阻,执意闯入了皇帝独处的偏殿。

    殿内光线昏暗,于谦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蜷缩在阴影中的、无比憔悴的年轻身影。

    他心中一痛,撩袍跪倒,声音苍老却字字清晰,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陛下!臣斗胆,万死进言!太皇太后一生贤德昭昭,辅佐五帝,心系社稷,泽被苍生!她老人家毕生所愿,无外乎陛下能成为一代明君,使我大明国泰民安,江山永固!陛下如今沉溺哀伤,辍朝罢政,朝野不安,人心浮动!此情此景,岂是太皇太后在天之灵所愿见?臣恳请陛下,节哀顺变!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苍生为念!振作精神,继承太皇太后遗志,方为至孝啊!陛下若长久如此,恐…恐辜负了太皇太后生前对陛下的殷殷厚望与苦心栽培啊!”于谦说到最后,声音哽咽,以头触地,长跪不起。

    于谦的话语,如同重锤,狠狠敲击在朱祁镇悲伤过度的心上。

    “辜负期望…辜负期望…”这四个字反复回响。

    他仿佛又看到了祖母那双充满智慧与期许的眼睛,看到了她为自己讲解史书、分析朝政时的认真神情,看到了她在自己第一次成功处理棘手政务时,那欣慰而鼓励的笑容……

    是啊,皇祖母将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他身上,不是为了看他此刻一蹶不振的!

    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混合着被点醒的刺痛,瞬间涌遍全身。

    他缓缓抬起头,看向跪在地上的于谦。于谦有些花白的头发在昏暗的光线下格外刺眼,那是为大明朝操劳半生的见证。

    朱祁镇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动,眼中的悲伤,终于被一丝微弱却坚定的光芒刺破。

    “于爱卿…”他的声音沙哑,,“平身吧…你所言…句句在理,字字诛心…”他深吸一口气,试图挺直那因悲痛而佝偻的脊背,“是朕…是朕糊涂了。皇祖母的遗志,朕…定当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朱祁镇望向窗外,暮色四合,但天边似乎还有一丝微光。

    “朕…不会再消沉下去了。朕…是大明的皇帝。”

    决心已下,但走出阴霾并非一蹴而就。

    朱祁镇开始强迫自己回到御书房。

    他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上,手中握着熟悉的御笔,目光却仍会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

    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每一份都承载着帝国的运转和万民的期许。

    他提笔蘸墨,笔尖悬停在半空,久久未能落下。

    太皇太后离去的巨大空洞感,依然如影随形,让他的思绪难以集中。

    窗外,寒风更加凛冽,卷起满地枯叶,打着旋儿飞舞,如同无法安息的魂灵。

    一片金黄的银杏叶被风卷着,轻轻拍打在窗棂上,发出细微的声响,又倏忽飘远。朱祁镇望着那片远去的叶子,眼神有片刻的迷离,仿佛又看到了祖母温和的笑容在风中消散。心口一阵熟悉的抽痛袭来。

    “皇爷,该用膳了。” 侯宝轻手轻脚地进来,声音放得极低,带着试探。

    朱祁镇下意识地想像往常一样挥手拒绝,但话到嘴边,他又想起了于谦的话,想起了自己的承诺。

    他闭了闭眼,压下喉头的哽咽,缓缓开口道:“…知道了,稍后便用,你先退下吧。”

    殿内重归寂静。

    朱祁镇放下笔,缓缓起身,他没有再踱步,而是走到窗前,负手而立。

    冰冷的空气透过窗缝渗入,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他凝视着宫墙外灰蒙蒙的天空,脑海中清晰地回响着祖母的声音:“镇儿,这江山,是责任,亦是担当。帝王之泪,可以流,但流过后,更要擦干泪,抬起头,走下去!”

    他挺直了腰背,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回书案前,毅然翻开了最上面的一份奏章。

    “…陛下,关于去往吕宋舰队事宜,”王直奏道,“三宝太监(郑和)虽已故去,但其旧部骨干尚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