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来了! > 第51章 帝王权术

第51章 帝王权术(2/2)

的目光落在朱祁镇那刚毅果决的脸上,那眼神里没有严厉的逼迫,只有洞悉世事的了然和引导:

    “孙儿,国法纲纪是根本,容不得沙子。可这人情世故,该周全的时候也得周全不是?一个快入土的四朝老臣,为朝廷营造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真要让他这把老骨头在诏狱里咽了气,寒了的是天下老臣的心,损的也是皇家待功臣的体面。更何况,献陵、景陵的维护,眼下还真离不得他这份熟稔,你说是不是?”

    “唉,老太太这是给吴中求情呢。”朱祁镇暗自叹了口气。

    老太太又轻轻拍了拍朱祁镇的胳膊,语重心长道:“该怎么处置,你心里得有杆秤。既要让那些背后挑唆、等着看热闹的人明白规矩,也得让吴中自己知道,他这把老骨头,是托了谁的福,才能安安稳稳地享他最后这点儿清福。”

    朱祁镇心中豁然开朗。

    老太太哪里是在为吴中求情?她是在给他指一条既能立威,又能安抚人心,还能让吴中感恩戴德、乖乖就范的路子!

    弹劾潘季驯这事,是吴中被人当枪使了,其罪可究,但直接下狱甚至问罪,牵连过广,动静太大,也显得他这个皇帝刻薄寡恩。

    而吴中那点“贪纵”的老底,当年识相地“捐”出了大部分,算是勉强过关,现在再翻出来,时机也不对。

    虽然自己在朝会上摆出了一副要公事公办的态度,可那也是被左鼎给逼到份上了,不得已而为之,黄河改道的工程不能停,也决不能因为出现了些许蛀虫就闹的人心惶惶。

    一旦大张旗鼓的惩治了吴中和他背后那些人,把他们逼急了,定然会影响治河这个百年大工程,到时候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老太太点出的“纳妾逾制”、“治家不严”,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台阶!

    这罪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它不会动摇国本,不会牵连过广,却能实实在在地敲打吴中本人和他背后那些蠢蠢欲动的人。

    更重要的是,这罪名直指吴中本人德行有亏,而非朝廷公务上的重大过失,保全了他作为营造专家的“专业价值”,也给了皇家一个“念其老迈功勋、法外施恩”的完美理由。

    “妙啊!”朱祁镇几乎拍案而起,“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孙儿明白了。”朱祁镇郑重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吴中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修身齐家,纵情声色,纳妾逾制,致使后宅不宁,风评不佳,实有损朝廷颜面,辜负皇恩。此乃‘治家不严’之过,按律亦当申饬。”

    他顿了顿,语气转缓:“然朕念其年事已高,且于长陵、献陵、景陵营造确有大功,于国有劳。若因此等私德有亏之事而严惩,恐伤老臣之心,亦非朝廷优容功臣之道。”

    说着,他又看向老太太,见对方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继续道:“孙儿以为,可免其入诏狱之苦。着锦衣卫指挥使徐恭,持朕口谕,亲至吴府宣旨申饬!痛斥其‘治家不严,私德有亏’,令其闭门思过三月,罚俸一年。并责令其好生约束家眷,再有流言蜚语传出,两罪并罚,绝不宽贷!”

    老太太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皱纹都舒展了几分:“嗯,这样好。申饬要严厉,让他知道怕,知道错。罚俸、闭门,也是应有的惩戒。至于那潘季驯……”

    朱祁镇接口道:“潘季驯年轻有为,锐意治河,虽有急切之处,然一片公心为国。吴中受人蛊惑,妄加弹劾,实属不该。此事正好还潘卿一个清白,亦显朝廷明察秋毫,不使忠良蒙冤。”

    说罢,他看了一眼旁的侯宝:“侯宝!”

    “奴婢在!”侯宝连忙躬身。

    “回宫后,拟旨。申饬吴中的旨意,照方才朕说的办。再拟一道嘉奖潘季驯的旨意,说他勇于任事,朕心甚慰,着其安心治河,勿为浮议所扰,另外,从朕的内帑中拿出十匹绸缎,十锭大银,再选几样珠翠,一并赏赐给潘季驯和其夫人。”

    “奴婢遵旨!”侯宝心中大石落地,连忙应下。

    老太太满意地点点头,重新坐回石凳上,端起那杯微凉的参茶,轻轻呷了一口:“这路修得不错,景也好。走吧,陪我这老婆子慢慢溜达回去。这人啊,老了,就图个清净安稳,少些折腾,多看看花,听听水声,比什么都强。”

    朱祁镇笑着上前,再次搀扶起老太太的胳膊:“皇祖母说得是,孙儿扶您。这山间的秋景,配上这叮咚的泉水声,最是养心。您老喜欢,孙儿以后常陪您来。”

    祖孙俩的身影,沿着修缮一新的山道,在秋日微凉的阳光下,缓缓向山下凤凰庄行去。

    亭内只留下石桌上散落的几粒瓜子壳,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尽的、关于权力与人情微妙平衡的余韵。

    一场可能掀起的风波,就在老太太几句看似家常的闲话中,消弭于无形,只留下一个被严厉警告、从此只能更加谨小慎微的老臣,和一个被敲打后更加明白如何运用帝王心术的年轻皇帝。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