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来了! > 第48章 自辩折

第48章 自辩折(1/2)

    “查清了?”朱祁镇的声音听不出丝毫情绪。

    “回皇上,”徐恭的声音有些沙哑:“臣奉旨彻查吴中所劾潘季驯贪墨一案。经查,工部奏疏所列潘季驯任人唯亲、虚报工役、克扣口粮、侵吞钱粮物料等诸项罪名,皆属子虚乌有,乃有人蓄意构陷污蔑!”

    “经臣暗中查访,潘季驯所用之人,无论其乡党故旧与否,皆系多年治河、通晓实务之干吏,绝非尸位素餐之辈。其所报工役,臣亲至现场逐一核对,工程规模、物料消耗、民夫征调,皆与账册、凭据相符,绝无虚报!”

    “至于钱粮物料,”徐恭的声音更冷了几分,“臣所查得,非是潘季驯贪墨,而是其治下河道段官吏,自工部、漕司至地方府县,蠹虫丛生!他们上瞒下欺,贪墨克扣,盘剥河工,勾结奸商,虚抬物价,中饱私囊者,比比皆是!陛下请看——”

    他亲手打开铁箱,取出里面分门别类整理好的卷宗、账册副本、证人画押的供词、原始单据的誊抄件,甚至还有几封关键人物之间秘密传递的涉及分赃的信件。

    “皇上,臣这次去河南,还得知潘大人的堂弟和大伯因假用潘大人之名私吞钱粮,事发后被其兄潘仲清大义灭亲,事后潘仲清自觉无颜面见族亲,投河自尽了。”

    “此事在河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姓们皆言潘大人大义灭亲,铁面无私,是个好官!”

    说罢,又重重叩首,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奏折放在了御案上:“皇上,这是潘大人的自辩折。”

    朱祁镇拿起奏折,却没有看,而是看了看徐恭搜集而来的证据。

    “没想到王崇古一案刚过去半年,这些人还不知收敛,真以为朕好脾气不成!”朱祁镇咬牙切齿道。

    “此事涉及多少人?”朱祁镇又问。

    “回皇上,经臣初查,此事共涉及南直隶、河南、山东、北直隶官、吏、商不下三百余人。”徐恭额头冷汗直冒,这次看来又要血流成河了。

    这时,又听皇帝说道:“潘季驯的这份奏折你拿回去,明日早朝时,交给吴中!”

    “是。”徐恭接过奏折,躬身退出了乾清宫。

    翌日,奉天殿,大朝会。

    奉天殿内的气氛有些沉闷,自从朝会开始,皇帝始终一言不发,殿内的大臣们不知皇帝今天为何会如此,都不敢贸然出来奏事。

    一直等到内阁将近期所有政务奏报完,朱祁镇这才缓缓起身,走下玉阶,环视了一圈后,目光停留在了吴中身上。

    “吴中,”朱祁镇声音有些冰冷。

    “臣在!”吴中花白的眉毛一抖,出班躬身道。

    “月前你弹劾治河总督潘季驯一事,可有结果了?”朱祁镇问道。

    吴中袖中拿着潘季驯自辩折的手一抖,嘴唇哆嗦了几下:“臣……”

    “朕让人交给你的奏折呢?”朱祁镇逼问。

    这份自辩折是在午门前徐恭塞给他的,他看过,看完后他就知道自己今天或许在劫难逃了,皇帝对他弹劾潘季驯一事冷处理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他不是没有派人下去查过,可查来查去也没查出潘季驯任何贪污的证据,相反报上来的都是潘季驯如何与河工同甘共苦、如何清廉自守的事。

    这让他心里惴惴不安,同时也很后悔,悔不当初自己听了下面那些人的蛊惑,自己一时不察,竟然惹怒了皇帝,碰了一鼻子灰不说,还失了圣心。

    “在臣这。”吴中哆嗦着捧出奏折。

    “那你就读一读吧,也让诸位爱卿都听一听。”朱祁镇面无表情的盯着他。

    “是。”

    吴中稳了稳心神,打开奏折:

    “臣潘季驯谨跪奏为沥陈冤抑、恳乞圣鉴事:

    臣猥以菲材,荷蒙天恩,总督河道,夙夜战兢,唯恐陨越。不意近日竟遭风闻弹劾,污臣贪墨渎职,克扣公帑,中饱私囊。闻此诬词,五内崩摧,惊惧交加,实感奇冤彻骨,不得不披肝沥胆,泣血陈情于陛下御前。

    一、治河款项,纤毫皆可稽核

    河工所用钱粮,分毫皆属国帑,臣岂敢轻亵?所有拨付银两,自户部出库至工所支用,皆循《河工则例》。

    经管河道、库大使、工段吏员层层具结,互有监察。每岁工竣,总册并细目清册必详呈工部核销,往来票据、领状、验工记录,俱钤印存档,纤毫可考。

    若谓臣有染指,恳请陛下立遣公正大臣,会同户、工二部,调取历年河工账簿、库银支放流水、物料采买凭据、匠夫工食发放名册,逐一彻查勘验。

    臣身家性命可悬于此,但求水落石出,以证臣心之皎皎!

    二、物料采办,严章岂容作伪

    治河巨木、石料、苇柳、麻铁等项,皆由官定章程,公开采买。

    臣于任内,尤严其禁,凡大宗采办,必责成专职官员,会同地方官吏,邀集殷实商号,当堂公议比价,择其质优价平者方定。

    每批物料抵工,必经管工委员、河道厅员及匠作头目共同验看,尺寸斤两、成色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