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 第1469章 费祎董允,前途之议

第1469章 费祎董允,前途之议(1/2)

    对面之人叹息道:“以我之意,也确实想要尽快动身去往临湘城。”

    “可前段时间大表兄从武都郡传信,让我前去担任郡吏一职。”

    “若是推辞不去,难免会拂了表兄面子啊!”

    吕布带兵在北疆厮杀,而陈宫在后方掌管楚国政务。

    四级学塾推进的事情,已经前后忙活好几年了。

    按照惯例,每年岁末,都要从各地郡学之中挑选学生去往临湘城。

    此时对坐的两名少年,正是蜀郡这边准备推荐去往太学的两名学生。

    率先开口之人乃是董允,表字休昭。

    后面应答之人是费祎,表字文伟。

    两人都在蜀郡郡学之中为学生,而且关系极好。

    其中董允祖籍江州,其父董和曾经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任职。

    后来楚军破益州,刘璋主动投降献出成都。

    董和这边,也重新在吕布手下任职。

    费祎祖籍荆州,少年时父母双亡,依附其族叔费伯仁长大。

    因为费祎族中长辈,是刘焉之妻,刘璋之母。

    所以费伯仁在荆州那边生活困顿,就干脆带着费祎投奔刘璋。

    算下来,费祎跟刘璋也有点远亲,跟刘循算是表兄弟。

    当初楚军下凉州之后,刘循被调往武都郡出任太守一职。

    前不久听说自己这个表弟,在郡学之中表现挺不错。

    所以就派人送信一封,想要让费祎前去武都郡跟着自己混。

    楚国朝廷的选官制度,其实还不够完善。

    目前想要在楚国朝廷当官,有三种主要途径。

    第一个,还是延续朝廷之前的征辟制。

    由地方举荐,或者朝廷征辟。

    第二,是功勋子弟,受祖上荫庇而为官。

    比如幽州方面缺少官员治理地方,所以吕布只能挑选有功于大军的地方世家,还有后方那些提供老师的家族。

    至于其三,就是从太学之中进行选调了!

    以董允和费祎的实力,能够去往临湘城太学读书。

    将来肯定能够为官一方,基本上板上钉钉了!

    但是刘循这边让他先去武都郡为郡吏,其实也是在走捷径!

    只要干上一两年,到时候以他武都太守的身份一举荐。

    随随便便,都能从县丞或者一方县令起步!

    费祎也知道,自家老表这是为了自己好。

    所以一时半刻,有些推辞不过!

    看到费祎似乎还在犹豫,董允摇头道。

    “文伟啊,去往武都郡为郡吏,确实能够提前步入官场。”

    “可往后如何发展,你可曾想过?”

    费祎这边跟刘璋有亲戚,而刘璋虽然彻底交出兵权了。

    可他上回带头拥立吕布为楚王,目前还是楚国高官之一!

    除此之外,其长子刘循为武都郡太守。

    次子刘纬也在御史台任职,目前担任侍御史一职。

    所以刘家上下,在楚国一样炙手可热。

    费祎有这门亲戚,入仕选择确实要比董允这边更多。

    相对而言,董和在益州这边只是出任普通官员。

    他平日里没什么机会立功,当然也很难荫庇董允直接为官。

    所以董允做事的时候,要比现在的费祎考虑更多一些。

    费祎摇头道:“休昭的意思是?”

    董允开口道:“现如今大王兵锋正盛,拿下幽州之后,就要继续用兵冀州了。”

    “最快一两年,最迟两三年。”

    “只要冀州全境全都归于我军治下,到时候大王想要治理新地,他会从何处调派人手?”

    费祎开口道:“当然如同幽州各处一般,要么跟地方世家合作,要么从后方功勋之后遴选。”

    “或者从临湘城太学之中,去进行调派。”

    董允点头道:“所以你我二人去往太进修,只要将来地方府衙有空缺,肯定有机会为官一方!”

    “去不去武都郡,其实关系不大,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大丈夫立世,若能凭借自身立于潮头,又何须借助他人之力?”

    “而且兄弟说句不好听的话,真要是去了武都郡那边。”

    “前两年有刘府君庇佑,或许还能一路顺遂。”

    “可将来想要走的长远,就有些不好办了!”

    费祎微微皱眉道:“休昭此言何意?难不成大表兄还能害我不成?”

    自己跟刘家父子的亲戚虽然有点远,可毕竟没什么利益冲突啊!

    董允赶紧摆手道:“文伟多想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刘府君那边,当然不会害你。”

    “但是你要想明白一点,以后官场升迁,咱们靠什么?”

    “一是主君情谊,可惜你我二人根本没见过大王,这一点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