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 > 第481章 佛法东传,西游伊始

第481章 佛法东传,西游伊始(3/4)


    道门也好,佛门也罢;天宫众神也好,灵山的佛祖菩萨亦然;南赡部洲也好,西牛贺州亦同……在这位“三界之主”的眼中,皆不过是他麾下的一方势力。

    如同棋盘上的一枚枚棋子,任他摆布。

    他这位“三界之主”,对这些势力都有统辖之权。

    遥想古代那些皇帝们,深谙帝王之术,他们最为忌讳的,便是“臣子们团结一心”。

    一旦臣子们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那矛头便会直接指向皇帝自身,与帝王抢权。

    这便是所谓的“结党营私”。

    朝堂之上,若一家势力独大,必生祸端!

    历史上的诸多事例便是明证。

    比如明朝,天启帝一朝,天启帝尚知权力制衡之妙,通过宦官(魏忠贤)集团与文官集团相互制衡,让朝廷的权力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

    魏忠贤虽为宦官,却权倾朝野,与文官集团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如此一来,皇权便得以稳固,皇帝可从中斡旋,掌控全局。

    而“阉党”集团一派魏忠贤倒台之后,东林党集团一家独大,官僚体系已被东林党垄断,皇权陷入孤立。

    东林党集团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排除异己,皇帝的旨意常常被他们曲解或阻挠。

    崇祯帝虽有心整顿朝纲,却既无法重建“制衡”体系,几乎被架空皇权。

    这些臣子们,一点一点蚕食帝王的权力。

    甚至,在这些臣子的心中。

    哪怕改朝换代之后。

    东林党拥立“闯王”李自成为帝,他们依旧是高官厚禄,继续把持朝政。

    眼下形势也是一样。

    这天庭局势,恰似人间朝堂的翻版。

    东华帝君,便是那“闯王李自成”,他要打进来了,他要做天帝。

    而天庭众神若拥立“东华帝君”为天帝,他们依旧是天庭众神,甚至还能摆脱封神榜的禁锢,从此仙道逍遥,无拘无束。

    对他们来说,玉帝也好,东华帝君也好,谁做天帝都一样。

    甚至东华帝君做天帝更好,毕竟东华帝君许诺他们“仙道任尔逍遥”。

    如今形势。

    道门众神在天庭一家独大,势力盘根错节,玉帝如何不忌惮呢?

    在这天庭,究竟是他玉帝的“皇权”大,还是道门的“道权”大呢?

    若是“皇权”和“道权”产生了矛盾,听谁的呢?

    究竟是“皇权听道权”,还是“道权听皇权”的呢?

    ……

    臣子们若团结成铁板一块,对皇帝而言,便是祸乱的源头。

    此等局面,实乃灭顶之灾,昭示着“皇权”已然被架空,沦为虚设。

    帝王用人,贵在把控局势,如御风而行,顺势而为。

    然一旦局势尽归臣子之手,帝王便如困兽,深陷绝境,难以自拔。

    严重之时,皇帝虽手握兵权,但政治舆论若倒向朝臣,皇帝即便有军队,却无军粮、军饷,军队亦会被架空,这便是政治的残酷无情。

    帝王不得不防臣子,是以帝王多杀戮功臣。

    而“平衡”之术,便是皇帝治理朝廷的必要手段。

    朝廷之中,不可过于团结,需有两股势均力敌之政治团体,如阴阳相生,相辅相成。

    臣子们各分派系,互相争斗,这才是帝王所乐见的局面。

    皇帝只需稳坐龙椅,静观两方势力争斗不休。

    待双方争斗至不可开交,终至需帝王出面调解之时,方显帝王之威严与智慧。

    此乃帝王治下之制衡之道。

    恰似“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一般,帝王之术,便在于“制衡”二字。

    帝王需永远让朝廷充满斗争,同时让斗争双方彼此僵持,互为掣肘。

    这样双方为了向帝王争宠,必将竭尽全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业绩,互相监督,以免落人之后。

    此等局面,对帝王而言,实乃大好事。

    是以,古来帝王,多扶持“阉党”“外戚”等势力,使其与“忠臣清流”相互争斗,以达制衡之效。

    其实,外戚也好,阉宦也罢,不过皆是帝王手中的“背锅侠”“白手套”,其幕后真凶,实则是那不容他人凌驾其上的皇权。

    这便是权力的游戏,残酷而又现实,血腥却又暗藏微妙玄机。

    眼下,这看似混乱的天庭大战背后,实则是一场波谲云诡的权力博弈。

    而眼下的天庭,既无“阉党”之祸,亦无“外戚”之患,唯有“道门”这一派忠臣势力一家独大,如日中天。

    甚至,道门众神只听三清之命,而不服玉帝之威。

    这东华帝君大闹天界,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道门的神仙,护驾的神仙在哪里呢?

    他们将玉帝的安危和天庭的尊严抛诸脑后,导致玉帝一时间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