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 第932章 士子闹事,献忠放官

第932章 士子闹事,献忠放官(1/2)

    张献忠腾地从龙椅上站起来,一张脸,乐开了花。

    兴奋道:“碑文,快……快传上来。”

    一名随堂小太监,也兴奋着冲下台阶,慌忙从严锡命手里,接过碑文,匆忙转身,小步跑回去,恭恭敬敬呈给张献忠。

    张献忠一把接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

    虽然,大多字,他不认识,但还是觉得写得好。

    边看、边笑、边夸赞:

    “好啊......写得好啊......”

    “严爱卿......果真大才啊......”

    “陛下,此碑文,定当流传于世,让天下百姓知晓陛下恩德。”凭汪兆龄的水平,就是抓破脑袋,也写不出来。

    但他拍马屁的水平,还是顶级的。

    “陛下为大西圣祖,必能开万世基业。功绩,必将超唐宗宋祖、太祖高祖。”礼部尚书吴继善,为大明前成都县知县,也是有极善吹捧之人。

    “陛下造西王赏功,可改造西帝赏功。赏功之下,勇士壮士归心。席卷中原之日,不远矣。”吏部尚书胡默,也急忙跟着恭维。

    “陛下若免蜀中百姓三年赋税,巴蜀子民,必定归心陛下,任为驱使。”户部尚书王国麟也紧跟着歌功颂德。

    他知道,蜀王府十几代财富,全归张献忠。三年免税,正好可以休养生息,

    “陛下,此碑一出,成都百姓方知,陛下是天命所归。大西国祚,必将与岷山同固、共锦水长流、同日月光辉。”刑部尚书李时英,也极尽谄媚、极尽吹捧。

    “陛下,高九尺、宽五尺玉碑,已经凿成。只待陛下审定碑文,就能刻之于石。”工部尚书王应龙原本一竹匠,不会吹捧,只会干活。

    他也是,最得张献忠欢心和信任。

    张献忠猛然抬头,微笑道:“刻......刻......立马刻......”

    郁闷了一天的张献忠,终于开心得像个孩子。

    满成都、满皇宫、满大殿的杀气,顿时消散。

    “陛下,臣日夜监造,百工为匠,一日一夜,定能完碑。”

    “好......”张献忠大喜:“有劳王爱卿。”

    王应龙再次行礼,接过碑文,立马转身,冲出大殿,去刻九五至尊圣谕碑。

    ......

    王应龙走后,吏部尚书胡默突然出列,奏道:“陛下,参加科考的士子,名次已定,皇榜已张,今早聚集吏部,找臣要官做。”

    “有些士子,还造谣说,是臣故意拖着,要收他们银子。”

    “陛下,该放何官,还请陛下训示。”

    胡默提起士子,张献忠突然又想起“闲话”他的什邡县童生熊英,以及那三首诅咒他和陈皇后的反诗。

    这三首反诗,可都一直藏在他袖子里呢。

    真真,触了他的逆鳞。

    张献忠一掏,又把反诗给掏了出来,又看一遍,又看得咬牙切齿,杀气滔天。

    抬头,寒芒射出,冷冷道:“胡尚书,这些士子,都审核过没?是不是都对大西忠心?”

    胡默立马懵了,人心隔肚皮,忠心不忠心,他一时,怎么看得出来?

    而且,现在忠心,并不代表一直忠心。万一以后不忠心,他又如何保证?

    胡默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想到一个可以自保的绝妙主意,立马大声道:“陛下,这些士子的卷子,臣都看过,都表达了对大西王朝、对陛下的忠心。”

    “臣觉着,可以让他们签一份保证书、立一个军令状,永远忠于陛下,忠于大西。”

    “若有违反背叛,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张献忠冷冷一笑,嗤之以鼻。他才不相信,这些保证书、军令状,就能让人忠心。

    这些要有用的话,那么,取天下何难?

    张献忠咬牙切齿之时,也想到一个主意,手按天子剑,嘿嘿一笑:“胡尚书,立即通知这些士子,明日一早,全部到大慈寺。”

    “让他们在佛祖面前写保证书,写完,发誓,朕立放官职,满足其心愿。”

    “臣,谢陛下圣恩......”胡默大喜。立马跪地磕头,为众士子谢恩。

    在他看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大西将领攻下各地州府,正需要一大批文官,以驭万民、以安天下。

    而且,只有文官盈朝,他这个吏部尚书,才有油水可捞。

    否则,到处都是武将,他一个吏部尚书,都快成光杆司令了。

    ......

    第二日清晨,大慈寺的晨钟,咚咚咚......敲响,浑厚的钟声,穿透成都府的薄雾。

    一日之计在于晨,大慈寺的晨钟,从未断绝。

    这一日,大慈寺的晨钟,还引来了成都府的天降英才。

    接到放官消息的一千多士子,早早赶到大慈寺门口,每个人,都听到了这浑厚的、历史的钟声。

    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