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将两个孩子紧紧挡在身后,神色冷峻。身旁的甘宁、太史慈一左一右迅速靠近周瑜,他们眼神中透着凛冽的杀意,那目光如寒芒一般,仿佛只要周瑜一声令下,便会毫不犹豫地向孙权动手。周瑜直视着孙权,声色俱厉地问道:“孙权,你这意欲何为?你搞这一出,究竟想干什么?”
孙权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赶忙解释道:“哎,公瑾,公瑾,我只是想带孩子回秣陵亲自抚养,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导,日后也好为江东出力,并无其他用意啊。”孙权一边说着,一边摊开双手,试图表明自己的“诚意”。
周瑜冷哼一声,眼中满是不屑,说道:“哼,你觉得我会信吗?你行事如此不择手段,事先也不与我商量,偷偷派人掳走孩子,这岂是单纯想抚养他们的做法?”孙权听闻,一时语塞,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知该如何回应。周围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孙母的车驾也急匆匆地折返过来。孙母神色忧虑,眉头紧紧蹙起,径直来到孙权身旁,略带责备地说道:“你怎可如此莽撞行事?公瑾既然已然表明不允,你又何必这般胡来,白白增添误会。”孙权赶忙躬身,满脸愧疚地说道:“是孩儿思虑欠妥,做事冲动,还望母亲恕罪。”
孙母又紧走两步,来到两军阵前,目光恳切地看向周瑜,和声说道:“公瑾呐,咱们本就是一家人。虽说仲谋他此次做事欠缺分寸,考虑不周,可也不该闹到这般剑拔弩张、几近兵戎相见的地步。我也瞧见了,绍儿在你这里,被你教导得很好。那就还将绍儿留在你这里吧。你与仲谋之前所商议之事,能不能还一切照旧,莫要因此事再生嫌隙。”周瑜听了孙母这番话,一时默然无语。孙母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他又能如何呢?稍作思忖后,周瑜拱手说道:“伯母,我自然不会与他过多计较。只是这孩子既留在我身边,往后便由我亲自教导,还望莫要再打这孩子的主意。”孙母忙不迭点头说道:“好好好,一切都听公瑾的。”
说罢,孙母转头看向一旁的孙尚香,说道:“香儿啊,要不你就留在这里,帮帮你嫂子一起抚养孙绍。如此一来,也不算是我孙家将你兄长的孩子置之不理,徒惹他人非议。”孙尚香向来乖巧孝顺,闻言便乖巧地点点头,表示听从孙母的安排。孙母又看向周瑜,说道:“公瑾,如此安排,想来应不为过吧?”周瑜对于孙尚香本就充满好感,毕竟她是孩子的亲姑姑,无论孙权那边如何,孙尚香本质纯良,为人极好。于是,周瑜点头答应下来。
双方就此达成一致后,各自整顿队伍,再度启程。周瑜带着孙绍和马越,以及自己的人马返回营地;孙权、孙母等人则继续踏上行程。荒野上,尘土渐渐消散,仿佛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也随之平息,但众人心中都明白,江东局势复杂,各方之间的矛盾与纠葛,或许只是暂时被按下,未来仍充满着诸多变数。
孙权一行返回江东后,立刻将目光投向了交州,一场野心勃勃的征伐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这一次,孙权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亲自统军出征交州。在众人眼中,这或许是一场拓展江东版图、壮大势力的壮举,但孙权心中实则另有打算,他想为自己寻觅一条后路。
在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孙权虽坐拥江东,却也深感危机四伏。周瑜在江东威望极高,其麾下精锐之师让孙权隐隐忌惮。此前争夺孙绍一事,虽暂告一段落,但孙权深知,他与周瑜之间的矛盾犹如暗礁,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风浪。若未来与周瑜的矛盾激化,自己在江东的地位恐岌岌可危。更何况还有那西凉马超,自己也该谋划一条退路。
交州,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在孙权眼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是他在困境中的希望所在。一旦在江东局势失控,交州或许能成为他休养生息、东山再起的根据地。
于是,孙权迅速召集江东各大世家的主事之人齐聚一堂。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孙权目光坚定地阐述着进军交州的计划。他言辞激昂,描绘着交州的富饶与战略重要性,试图唤起众人对这场征伐的热情。世家们虽各自心怀鬼胎,但在孙权的威严与宏伟蓝图的诱惑下,不得不纷纷点头应和。
会后,江东上下即刻陷入一片忙碌之中。世家们一方面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从各自的私兵中挑选出最为精锐的士卒,编入出征大军;另一方面,征调大量民夫,筹备粮草辎重,以确保大军出征后的后勤供应无虞。然而,这一系列举措在江东内部引发了不同的反响。部分世家对孙权此举心存不满,他们担忧此次出征会过度损耗自家实力,进而影响在江东的利益格局,私下里难免有所抱怨;而一些年轻将领却对出征交州充满了期待与热情,他们渴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立功勋,借此崭露头角,为自己的家族和前程增添光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瑜得知孙权亲自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