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要紧跟时代!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要紧跟时代!(2/3)

名,与石敬瑭、刘豫、秦桧等卖国贼、民族败类同列,下场比前首辅徐阶的松江徐家还要惨一万倍。

    徐家再过三五十年,世人忘记徐阶这个名字,也就逐渐忘记一切。

    可王家却会世世代代被反复提及,耻辱骂名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都是玩笔杆子,写文字的,王世贞知道这一招的狠毒之处。

    王世贞忍不住又跪倒在地。

    “凤磐公,还请救我王家满门上下。”

    这次张四维没有扶他,而是悠悠地问。

    “听说凤洲公妙笔生花,写了本《皇明奇事录》。想不到在凤洲公眼里,我大明如今旷古千年的鼎盛之世,没有传世盛事可记,只有怪诞奇事可录。

    凤洲公,屁股不要坐歪啊!

    坐歪了,一不小心就会被钉上历史耻辱柱。”

    王世贞脸色惨白,连连摆手:“我王家上下,坚决紧跟皇上,紧跟时代,跟伟大的中华民族站在一起!”

    张四维双眼如毒蛇,继续盯着王世贞,突然问了一句。

    “‘前元取民最轻!’这句话,凤洲公知道是谁说的吗?”

    仿佛一个巨大的焦雷在王世贞头上炸响,炸得几乎没有了思维。

    张四维这是要他交人啊!

    可以不交,那王家自己填进去。

    王世贞迟疑之际,张四维继续说:“文人写文字,无可厚非。可以写你的开心,写你的得意,写你的失意,写你的愤怒,肆意挥洒。

    但是每个人都要对你的文字负责,因为你的文字可能会流传后世,被历史评判。现在我们就要评判以往的人、事迹和文字,站在历史,以及整个民族的高度去评判。”

    王世贞心肝更是在打颤,没有坚持多久,跪在地上的他低垂着头,认命地说:“凤磐公,王某满门,愿为新时代文化,以及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贡献一分微薄之力。

    王某一定会跟那些逆悖时代,背弃民族的言论坚决做斗争!

    尤其是要跟说‘前元取民最轻!’这样无知的人做斗争!”

    张四维满意地点头,上前扶起王世贞。

    “对,这些人没有经历过神州陆沉的血腥年代,不去认真钻研那时的历史,只是把民族的苦难当作儿戏。

    肆意卖弄文字,打着别出心裁的旗号胡言妄论。以为众人皆醉他独醒,实际上只是哗世取宠,惹人注目而已。”

    此时的朱翊钧来到了沪州上海市。

    第一站是巡视上海织造局集团第一纺织厂。

    它坐落在上海城以北,吴淞港以南的江湾镇。

    沪州知州林泽友指着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介绍。

    “皇上,这位是上海织造局集团副总经理,兼第一纺织厂厂长梁巍。他是上海纺织讲习所第一批学员。”

    “纺织讲习所,现在是东南大学纺织工学院?”

    “是的皇上。今天就由梁巍为皇上做导游。”

    “好,我们开始。”

    “皇上,我们第一棉纺厂占地面积二十五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二十一万平方米。分有棉纺一二三四车间,织布一二三车间。

    共有棉纺锭二十万锭,织布机四千二百台,拥有员工一万一千人,其中女工九千七百人,是大明目前最大的棉纺织厂。

    我们棉纺厂一年可产棉纱一百五十万件,棉布十五亿米,比其它所有棉纺厂的总和还要多。”

    朱翊钧转头问:“这会不会过于集中?”

    梁巍自信满满地答:“皇上,产业过于集中,也是因时制宜。由于纺织厂目前采取的动力是蒸汽机以及相应的传动齿轮箱,体积庞大,耗能巨大。

    分散建厂反倒是浪费,只有这样集中建厂反而效益最高,这一点,在我们上海织造局集团第二、三、四棉纺厂上得到验证。”

    朱翊钧点点头:“嗯,动力确实是个大问题。现在第六研究局正在完善电动机,以及内燃机。相信不久的将来,纺织厂的动力会得到提升,棉纺厂可以不用这样集中建设,可以各省开花.”

    进入到第一车间,梁巍介绍道:“皇上,这是自动卷纬机,这是并条机,这是梳棉机,这是粗纱机和细纱机.

    这些机器主要是滦州制造局永平纺织机器厂生产制造的,部分机器是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厂制造的”

    一眼看去,密密麻麻的纺机,看不到头。

    纺机中间站着数以百计的女工。

    她们穿着工装,围着白围裙,戴着白色包头软布圆帽,热烈地鼓掌。

    朱翊钧随意走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工面前,亲切地问:“大姐,怎么称呼?”

    女工紧张地答:“皇上,我叫黄大妮,今年三十二岁,家住沪州奉贤县”

    “你是什么工种?”

    “细沙挡车工。”

    “你一个人可以挡多少锭?”

    黄大妮挺直腰杆说:“皇上,别人能挡一百二十锭,我可以当两百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