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晓之以情

第二百一十一章 晓之以情(2/3)

公明察秋毫,识破他们的诬陷,还我们清白,还推荐到杨公公的统筹处名下.”

    杨金水点头说:“对,正是有了陈公等船老大的帮忙,统筹处的海运社才组建起来。才有而今的远洋海运社,招商局”

    杨公公又转向其他几人,说了他们微末之事。

    这几位也一一应答,跟着杨金水一起感叹往事。

    坐在下首位的十几人,有些坐立不安,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情。

    杨金水对着缪传宗说:“缪公,你那会还是走街串巷的货郎,挑着担子,贩卖针头线脑、布匹鞋面与百姓人家”

    缪传宗挥挥手道:“杨公公,英雄不问出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而今大明欣欣向荣,蓬勃如朝日,我们更应该展望未来”

    他身边有十几人马上出声附和:“对,缪公说得对。杨公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我们应该向前看。”

    “对,而今皇明盛世,我们参与其中,何等幸哉!应该再接再厉,继续中兴大明。”

    杨金水看着他们,满脸和蔼的微笑。

    等他们说得七七八八,声音逐渐消落,问了一句。

    “没有过去的情分,你们有什么资格畅想未来?”

    看着杨金水和善可亲的笑容,缪传宗等人一时脑子没转过弯。

    这个死太监刚说的话,是反话正说呢?还是正话反说?

    宋应卿、陈泽年等老谋深算的人,一下子听出味,知道自己的猜测没有错,邀月馆的宴,不是好宴。

    不过他们问心无愧,也不怕什么。

    耷拉着眉毛,低垂着眼皮,静静地看着杨金水的表演。

    杨金水往座椅背上一靠,身子一直,整个人仿佛高大了许多。

    “最近东南传出一些话,说什么而今大明财富,十之七八是他们创造的,却郁郁不得志。

    还说东南两省一州,缴纳了大明近半的赋税,却被挪用去了西南,搞什么改土归流,被挪用去了西北,搞什么植树造林。

    都是一些华而不实,好大喜功的花架子。

    甚至还说大明收复西域,远辟艮巽洲,是穷兵黩武,耗费国力。

    然后指手画脚地说,什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东南缴纳了那么多赋税,为什么不还给东南百姓?

    我们不需要什么日月照大明,只想着安安稳稳过好日子”

    听月阁厅堂里鸦雀无声,只有杨金水的声音在清脆的回响。

    “听到这些话,咱家都被弄糊涂了,难不成那些清谈误国的东南名士大儒们,借尸还魂,从地底下爬了出来?”

    这句话让缪传宗等人脸色一变,其中有十来位,脸上满是忿忿不平。

    要不是杨金水积威甚重,他们恨不得马上跳起来反驳。

    杨金水摇着头,嘴里啧啧作响。

    “听筒你们说的这些话,仿佛万历新政以来,大明这千年未有的盛世,全是你们一手操持出来的。

    没有你们,大明会国之不国!

    对不对啊,缪公!”

    杨金水直接点名,目光在缪传宗身边那十几人脸上扫过。

    缪传宗脸色变幻了几下,故作镇静地答:“我等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报效皇恩,这才有而今大明煌煌盛世…”

    宋菩提突然插话道:“缪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不止你我,还有数百万工商农贤达人士。”

    杨金水欣慰地点点头:“宋大公子是明事理的人。

    正是因为大明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在皇上的指引下,才有这煌煌盛世。”

    杨金水呵呵一笑,“皇上常常对我们说,是亿万大明百姓,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建立了这千年未有的盛世。

    皇上尚且不敢独揽天功,却不想有人不客气地把这泼天的功劳贪于自己名下。”

    缪传宗等人脸色大变,连忙争辩道:“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杨公公千万不要误解!”

    “我们对皇上忠心耿耿,岂敢有非分之心!”

    更有人直着脖子,红着脸说:“我等是大明工商大兴,工业革命的大功臣,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这是不争的事实…”

    杨金水看着这些故旧老朋友,心里暗叹,皇上说得没错,一切均会在时间面前原形毕露。

    这些人虽然上了新时代的大船,也做出来许多贡献,但是他们跟那些没有上船,还拼命阻碍大船前进的人,从本质上是一样的。

    上船只是他们的权宜之计,他们心里想的,跟那些人一样,自私自利,视公器为己物…

    杨金水直接破题,“十余日前,山东蜀山湖有一群逆贼,意图在皇上南巡路上伏击圣驾”

    听到这里,众人一片哗然,惊恐不已。

    几位有心人更是脸色惨白,后背全是汗水。

    “这些人早被安保总局识破,布下天罗地网,将其一网打尽。逆首孔修文等人悉数落网,还缴获了隆庆二式滑膛枪一百二十枝”

    “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