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个敢报,一个敢信!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个敢报,一个敢信!(2/3)

三千二百二十八万石,相差不远。

    再对比宣德元年的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万亩,我们相信要么是地方官虚报多报谎报大量的田地,使得洪武二十六年的田地清丈数字大为失真。”

    众人面面相觑,心里有数了。

    洪武二十六年,太祖皇帝快要驾崩了,那时的他喜怒无常,再加上前些年几起大案,杀了官庶军民十几万,下面的人听到他打个喷嚏,都要吓得浑身哆嗦。

    为了哄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开心,肯定拼命地往上加数字,胡乱填。

    “成化二十一年大明田地是四万八千一十一万亩,税粮二千六百五十八万石。成化二十三年,田地猛增到八万二千五百三十九万亩,税粮却降低到两千六百三十二万石。

    弘治元年,田地依然是八万二千五百三十九万石,税粮却又降低了,只有一千九百五十六万石。

    一直到弘治十八年,田地变成了四万六千九百七十二万亩,税粮为两千六百七十九万石。”

    张居正左手指了指张学颜,示意他暂停。

    “大明立朝以来,也就洪武年太祖皇帝,抽调人手,深入地方,切实清丈了田地,制成了鱼鳞册。

    此后再无实际测量,只是根据地方布政司、府、县在鱼鳞册基础增加减少的数字,进行整理统计。

    本相认为,洪武二十六年的田地数字,以及成化二十三年,弘治元年到弘治十八年的田地数字,都是逗你玩,都是瞎鸡儿乱写的!”

    最后一句话,张居正脸色涨得通红。

    “大明田地有多少,好比一个家里有多少家底,这么重要的事,居然敢胡编乱写。地方和户部,一个是敢报,一个敢信!

    玩呢?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他们就敢这样玩!

    不仅前辈们敢这样玩,现在地方的官吏也敢这么样玩。可真是优良传统,辈辈相传!

    这次清丈田地为什么耗时这么久,就是有些地方胡编瞎写,根本没去地里量,随便编个数字往上报!

    以后你敢报,本相就敢征粮!你报出多少田地,户部就按多少亩征粮。征不上来,你倾家荡产给本相补窟窿!

    你要是敢加派多征,锦衣卫、商业调查科、通讯社,这么多眼睛盯着,看你有多少个脑袋砍!要是逼反了地方百姓,本相直接上疏皇上,诛你三族!”

    张居正杀气腾腾的一番话,让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大家在心里暗暗琢磨,张相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相不会无缘无故在会议上,当着大家的面发火的。任何一位大人物,在大众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用意。

    有些心思敏锐的人琢磨出来了。

    张相下一步要对地方吏治动手了。

    接到张居正的眼神,张学颜轻轻咳嗽两声,继续开始。

    “正德三年,大明田地为四万六千九百七十二万亩,税粮两千六百七十九万石。嘉靖二十三年,田地四万二千八百九十三万亩,税粮两千两百八十六万石。

    隆庆三年,田地四万九千一百四十五万亩,税粮两千七百九十五万石。

    以上田地数字,也是户部在鱼鳞册基础上,根据地方增减算出来的。可以说有水分,但是相比弘治年间的,可以说跟真实相近。

    税粮却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清点入库,户部也会再三核查确认。司农寺和都察院,也会来回复查,有虚报的水分,但是被挤得七七八八了。”

    张学颜顿了下,又轻轻咳嗽了两声。大家都知道,重头戏来了。

    “截止万历元年十二月三十日晚上二十四点整,也就是万历二年正月初一零点整之前,大明田地共计七万七千六百七十九万亩。”

    这么多!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藏不住惊喜和敬佩。

    大家都知道清丈田地工作是多么困难,高拱在这上面吃过不少苦头,后期几乎都停止了,最后还是张居正接过手来,力排万难,继续强力推行,终于有了这份结果。

    新冒出来这么多的田地,都是从宗室、外戚、勋贵以及缙绅手里硬生生地抠出来的,把他们隐匿了上百年的田地,都翻了出来。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可想而知主持田地清丈的张居正遭受了多大的压力,面临着多么疯狂的诋毁和攻击。

    幸亏住在西苑里的皇上镇得住啊!

    先收拾宗室,近一半的藩王除国,九成以上的宗室变为庶民,自谋生路。然后是缙绅士林,地方豪强,他们是绑在一起的。

    衍圣公孔府,名下的田地除了三千亩祭田,其余的全部被勒令吐了出来。

    前首辅徐阶徐公府上,只剩下挂在徐氏祠堂名下的族田三千亩,其余数十万亩田地,全部被吐了出来。

    皇室的田地,各皇庄最先被清丈田地,然后统一归于少府监农垦局,组成农垦局集团公司,农场牧场,实行家庭承包制.

    肯定有七个不服八个忿的,然后人头滚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