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赞扬卫鞅的功劳,封他为列侯。以前从魏国夺取的商、於等十五个城邑,作为卫鞅的封地,称为商君。这就是后世称他为商鞅的原因。卫鞅谢恩后回到家中,对家臣说:“我作为卫国的庶出公子,带着策略归附秦国,为秦国进行改革,使它变得富有和强大。现在我又得到了魏国的七百里土地,封了十五个城市,作为一个大丈夫,我的志向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点。”宾客们都齐声向他祝贺。这时有一个士人怒气冲冲地走上前来说:“众人的恭维,不如一个人的直言。你们这些人在商君门下,怎么能够阿谀奉承,陷害主人呢?”大家一看,原来是上客赵良。卫鞅说:“先生批评众人的阿谀,那请问我治理秦国的方法和五羖大夫相比,谁更胜一筹呢?”赵良说:“五羖大夫在穆公时担任相国,三次使晋国君主屈服,吞并了二十个国家,使秦国君主成为西戎的霸主。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简朴,夏天不张盖,劳累时不坐车。他去世那天,百姓痛哭流涕,就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而你在秦国担任相国已经八年了,虽然法律得到了执行,但刑罚太过严酷,百姓只看到你的威严,却看不到你的恩德,只知道追求利益,而不知道道义。世子对你惩罚他的师傅感到愤怒,怨恨深入骨髓。民间的父兄子弟,心中也早已积满了对你的怨气。一旦秦国的君主去世,你的处境就会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危险。你还能贪图商、於的富贵,而自夸是大丈夫吗?为什么不推荐贤人替代自己?辞去官职,放弃俸禄,回到乡下耕种,也许还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商鞅听后沉默不语,面露不悦之色。
五个月后,秦孝公生病去世。群臣拥立世子驷即位,这就是惠文公。商鞅自认为是先朝的老臣,所以出入时态度傲慢。公子虔当初被商鞅割鼻,一直怀恨在心,想找机会报复。到这时,他和公孙贾一起向惠文公进谗说:“臣听说大臣权势太重,国家就会危险;左右的人权势太重,君主就会危险。商鞅制定法律治理秦国,虽然秦国得到了治理,但妇女和孩子们,都在谈论商鞅的法令,而不是谈论秦国的法令。现在他又被封了十五个城邑,权势更大,恐怕他将来会谋反。”惠文公说:“我也早就恨这个家伙了!但因为他是先王的大臣,而且罪行还没有暴露,所以我一直容忍他。”于是,惠文公派遣使者收回了商鞅的相印,让他退回商、於。商鞅辞别朝廷,带着车马离开都城,仪仗队伍依然庞大,甚至比一些诸侯国还要盛大。百官们送行,朝廷的官署却空空如也。公子虔和公孙贾密告惠文公,说:“商君并没有悔过和懊悔的心,他越权仿效王者的礼仪和制度,如果让他回到商、於,必然会谋叛。”甘龙、杜挚也证实了这个事情。惠文公大怒,立刻命令公孙贾带领三千武士,去追赶商鞅,并将他的首级带回来。公孙贾领命离开朝廷。当时的百姓都在街头巷尾抱怨商鞅。一听说公孙贾带领军队去追赶,挽起袖子,跟着一起去的,何止数千人。
商鞅的车队刚出城一百多里,突然听到后面喊声震天,派人去打听,回报说:“朝廷派兵追赶。”商鞅大惊,知道新王惠文公对他发难,恐怕难以幸免,于是急忙脱下官服,下车装扮成士兵,开始逃亡。商鞅逃到函关时,天色已晚,便去旅店投宿。店主要求他出示身份证明,商鞅说没有。店主说:“商鞅的法令规定,不能收留没有身份证明的人,违反者要一并处斩!我不敢留你。”商鞅叹息道:“我制定的这个法令,竟然害了自己。”于是他连夜赶路,偷偷地出了函关,直奔魏国。然而魏惠王因为商鞅诱骗并俘虏了公子卬,夺取了河西之地,所以想要逮捕商鞅并把他献给秦国。商鞅又逃回商、於,准备起兵攻打秦国,但被公孙贾追上并捆绑回来。惠文公列举他的罪行,下令将商鞅押到市场,五马分尸。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很快就被抢光了。于是惠文公灭绝了他的家族。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富强,如今却遭受车裂之祸,这难道不是过于严酷的报应吗?这是周显王三十一年的事。髯翁有首诗这样说:“商於封邑未经年,五路分尸亦可怜!惨刻从来凶报至,劝君熟读《省刑》篇。”
自从商鞅死后,百姓在道路上载歌载舞,感到如释重负。六国听闻此事,也都相互庆祝。甘龙和杜挚先前被革职,现在都恢复了原职,并任命公孙衍为相国。公孙衍劝惠文公向西征服巴蜀,称王以号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