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姬光再次邀请王僚前来。王僚回到宫中,告诉母亲:“公子姬光邀请我共饮,是否有什么别的意图呢?”母亲回答:“光的心情似乎很沉重,经常带着愧恼的神色。这次邀请,恐怕不是出于好意。你为什么不辞绝他呢?”王僚说:“如果拒绝他,就会产生隔阂;如果我们采取严密的防备,那么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于是,王僚穿上了三层铠甲,布置了卫兵,从王宫一直排到姬光的家门口,街道上都挤满了人,络绎不绝。王僚到达后,姬光出来迎接他,请他入座。王僚坐下后,姬光坐在他旁边。王僚的亲戚和亲信都挤满了大厅。伺候宴席的力士有一百人,都手持长戟,带着利刀,不离王僚的左右。厨师献上菜肴时,他们都要从庭下搜查简衣,然后跪着前进,还有十多个力士手握宝剑护送。厨师上菜时,都不敢抬头看,上完菜后,又跪着退下。姬光举杯敬酒,突然表现出一副疼痛的样子,假装非常痛苦,说:“我脚病很严重,疼痛到了骨子里,必须用大块的绸缎紧紧缠住,才能减轻痛苦。希望大王您稍等片刻,让我包好脚再出来。”王僚说:“请不用客气,自便就好。”姬光一步一踉跄地走进内室,悄悄地溜进了密室里。过了一会儿,专诸把烤鱼带了进来,和之前一样从庭下搜查过。谁知道,这条鱼里藏着一把短剑,已经被暗藏在鱼腹里面了。力士们挟着专诸,让他跪着走到王的面前,用手把鱼破开,突然抽出匕首,直接刺入王僚的胸膛中。这个动作非常狠毒,刺穿了三层坚硬的铠甲,直透背脊。王僚大声呼喊一声,当场身亡。侍卫们立刻拔出刀和戟,纷纷向专诸扑过去,把他砍成了肉泥,整个大厅一片混乱。
姬光在窟室里面得知事情已经成功,便率领士兵冲出来,和王僚的侍卫们展开激烈的战斗。姬光这一边因为知道专诸已经成功刺杀了王僚,所以威势更加强大;而王僚那一边,因为王僚骤然死亡,士气下降了三分。王僚的侍卫们有一半被杀死,另一半四散奔逃。王僚原本设在身边的军卫,也都被伍员带领着大家一起杀散了。姬光上车,前往宫廷,召集群臣,在众人面前宣布了王僚的罪行,指责他因为背叛先王盟约,自立为王,而导致了这场悲剧。姬光强调:“今天不是因为我贪图权力,而是因为王僚的不义之举导致的。我只是代理王位,等到季子回国后,我就会将王位交还给他。”姬光收拾了王僚的尸体,进行了合适的丧葬礼仪。他还厚葬了专诸,并封他的儿子专毅为上卿。他将伍员封为行人,待他如同贵客一样,而不是像臣子一样。市吏得知伍员有功,纷纷举荐,伍员也被封为大夫。同时,姬光还散发财物,发放粮食,帮助贫困百姓,并得到了国人的认可和支持。
姬光心里想着庆忌还在外面,派善于奔跑的人去打探他的归期,自己则率领大军驻扎在江边等待。庆忌在途中听说了变故,立即逃跑。姬光乘着四马驾车追赶他,庆忌丢下车辆徒步逃跑,他的速度之快,马车都无法追上。姬光下令射箭攻击他。庆忌用手接住箭,没有一箭命中。姬光知道庆忌是无法抓获的,于是告诫西部边境要严加防范,然后返回了吴国。几天后,季札从晋国回来,得知王僚已经去世,他直接去王僚的墓前,表示哀悼并穿上丧服。姬光亲自来到墓地,要将王位让给季札,说:“这是祖父和各位叔父的意愿。”季札说:“你已经得到了王位,为什么还要让呢?只要国家没有失去祭祀,百姓没有失去君主,能够立国者就是我的君主。”姬光无法说服季札,于是即位成为吴王,自称阖闾。季札退居臣子之位。这是周敬王五年的事情。季札对争位的事情感到羞耻,他在延陵安度晚年,终身不再进入吴国,也不参与吴国的事务,当时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季札去世后,他被葬在延陵,孔子亲自为他的墓碑题字,写道:“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史官有赞美说:“贪婪的人为了利益可以舍弃生命,轻易地被财物和美色所诱惑。春秋时期,为了争夺王位,兄弟相残,不顾及亲情。谁能像季子一样,始终坚守道义,谦让国家,他的行为让阖闾感到惭愧,也让泰伯感到无憾。”宋朝的儒家学者又评论说,季札因谦让王位而引起国家动荡,这给贤明的名声带来了污点。有诗说道:“只因一让启群争,辜负前人次及情。若使延陵成父志,苏台麋鹿岂纵横?”且说掩馀和烛庸被困在潜城,时间一天天过去,援兵却迟迟不到,他们正在犹豫如何脱身。突然听说姬光弑杀国王夺取了王位,两人放声大哭,商量道:“姬光既然已经行了弑君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