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光宗耀明 > 第464章、笔和刀

第464章、笔和刀(2/3)

行,传告乡里,这便是公道自在人心!朝廷这样做,也是一正官风士风。害群畜类,也好教而诛之!”

    “文孺是说……”叶向高默默地思考起来,随后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你可知若真要大肆这么去做,天下百姓会怎么想?”

    “自然是民心尽附,四海称颂!”

    叶向高知道他可能低估了“害群畜类”的数量规模。

    不过对叶向高而言,他琢磨了一会就知道关键在哪里。

    这种做法不是不行,是要把握好度。

    他看了看杨涟之后笑了起来:“文孺将来却适宜做一件事。既然情势如此,我却可奏请陛下提前筹备了。”

    杨涟愣了一下:“何事?”

    “笔杆子之事。”叶向高心情好了不少,“宣教公义,砭斥败类。你可知通政学苑为何改名同政学院?”

    “……不是与诸省府州同政学校一体,取上下同心之意?”

    叶向高只是莫名笑了笑,却不再多话:“我先小憩片刻吧。”

    皇帝有心筹建那同党,上下同心,谈何容易?

    正如进贤院之中礼部改了礼法部一样,上限是先贤所盼大德之礼,下限是律法之戒;将来这同党之内,一样要下有党纪之戒,上有大同志愿之倡。

    陛下所言:此志当一直宣诸四海,那便如同千百年来士子都要口称道德一样,自有声名束缚;而党内自当另设一司,彰扬典范,贬损败类。

    杨涟恐怕不适合到地方为官,却适合来做这件事,就图他这一腔纯质忠义。

    说白了,要做的便是给人身前身后名,又让人身败名裂的一件事。

    所以杨涟这个法子可以用,只是把握好度,只拿那些实在卑劣的人来开刀。

    老夫是在茅厕里出生的,可老夫一生所为,有你们这些人臭?

    叶向高终究是不忿那骂名的。

    就算皇帝说他高洁也不顶用。

    叶向高和衣卧在了暖阁之内的榻上,忽然想着:学用朝报、司报局、司经局、快谈轩背后的说书人行会、还有皇帝命人改教坊司为演艺司……

    似乎很久以前,皇帝就开始埋下伏笔了。

    陛下早准备着和天下士绅来一场互相的口诛笔伐?

    只不过现在形势有些奇怪啊。

    若把握好了这个度,不管在朝在野,聪明度过这场大劫的是官是绅,恐怕都会做一件事:既然大家多少都有些瑕疵甚至污名、阴私,如果有人显得更不堪、更肮脏、更臭,那自然显得他们多少“高洁”一点。

    难道陛下一开始就料到,其实最终会这样?不会真被天下人的唾沫淹死?

    ……

    朱常洛在坤宁宫里搁下了碗筷:“我只是这段时间不免得多留心天下局势,并没有那么操劳。”

    郭兰芝唉声叹气:“臣妾又担心太子,又担心陛下。熬些汤羹少担忧一点,对臣妾也好。”

    “由检在腾县,做得很好。”朱常洛宽慰着她,“出去历练这一趟,他长进不小。靖国公也到山东了,他无恙的。”

    “他只暂署一县知县,恐怕都有无穷杂事,还要顾全大局。陛下要顾着天下……”郭兰芝看着他的眼睛,忽然离座行礼,“当日噩耗入宫,臣妾乱了方寸。行事不当,还请陛下治罪。”

    朱常洛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他拉着郭兰芝起了身:“这么郑重其事做什么?刺储嘛,乍一想之下,谁人敢有这样的胆子。不说你了,我也曾做最坏打算。这几个月里各宫如履薄冰,你也见到了。”

    郭兰芝低着头。

    “还不是我要为天下计,为子孙后代计,不能只是与他们装作一团和气得过且过?”

    朱常洛招了招手吩咐下去:“朕与皇后到宫后苑走走。”

    然后便与郭兰芝先往坤宁宫北面踱步慢行,嘴里继续说道:“过了今年,我登基便足有二十年整了。那时候,我比由检也大不了多少……”

    朱常洛所说的是郭兰芝入宫之前的那段时间。

    那时候,大明又是怎么样的?

    矿监税使还在各地与地方争着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朱翊钧搜刮来的钱,却也不愿随便交给国库去用。

    三大征刚刚结束,九边军费高企,鞑靼、女真都是很大的隐患。

    而他最初面对的沈一贯及朝堂上的不少人也不见得是什么好家伙。

    “幸有田老太师……”朱常洛说往事一样说到这里,忽然也失了失神,“也不知他在东瀛那边最近如何了……”

    他很快就收回注意力,感叹道:“总之当时父皇因疾不能视朝多年,地方上嘛更是……”

    郭兰芝只看他的丈夫摇了摇头,一脸懒得说的模样。

    “总之,要不是有莫大魄力,还要得法,大明已有亡国之征兆。”朱常洛看着她的眼睛,“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二十年也不够,我一个人也不够。由检如果只是养在深宫,将来见识不够、手腕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