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谁是文仙 > 第268章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第268章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1/2)

    洛阳城外,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起初,没几个人关注这边,只当是某个达官贵人要出城。

    然而,听到了李讲的名字后,全都坐不住了,齐刷刷的转头,目光如炬。

    “文王?真的是文王?”

    人们震惊一片,当即就有不少人围过来,送行的队伍一下就变得壮观了,

    “没想到,临行之际,还能有机会见文王一面。”

    靖王脸上带着笑,白发飘飘,丰神如玉。

    作为先帝最年幼的皇子,靖王的年纪其实不比李讲大多少,现如今好像也只是三十出头。

    很多人说,他成与不成,都毁在了年幼这件事上。

    因为,他很聪明,若年纪足够大,未必就没有机会参与九子夺嫡,成为当今的陛下。

    但同时,也有人说他幸好年纪足够小,在九子夺嫡中还未怎么发挥光热,先帝就已经驾崩,宣告结束。

    否则的话,仇怨一旦积累起来,就算唐帝有心想要留手,手中的刀刃也不会同意停下。

    “文王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应该不是为了奚落我的吧?”靖王半开玩笑道。

    周围的众人闻言,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喘,如同鹌鹑般低下头来。

    “自然不是。”

    李讲挑眉道,“我有这么小肚鸡肠吗?”

    “嗯……如果我记得没错,太子殿下最后一位访客,似乎就是文王。”

    李讲笑容一僵。

    好吧,他好像确实有那么一点点记仇。

    “开玩笑的。”

    靖王伸手示意,“我就要走了,文王能赏个脸,与我散一会步吗?”

    “当然。”

    李讲答应了下来,于是送行队伍便出现了接下来的一幕。

    漫长的送行队伍,此刻就像是跟随在李讲与靖王身后的卫兵。

    两位本该水火不容的人并肩走在前方,偶尔谈笑风生,看得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满腹疑窦。

    “以前都很忙,没机会来城外踏青,没想到咱们洛阳的山水也这般壮丽。”

    靖王转头看向李讲,道,“素问兰州山水甲天下,不知与洛阳相比,孰胜孰劣?”

    “恕在下直言,洛阳的山水与兰州相比,有云泥之别。”李讲毫不犹豫的说。

    “真是不客气。”

    靖王失笑摇头,忽而开口问道,

    “传文道,办教育,开科举……你每一步拆开来,功德都足以封圣,在我走了之后,你又打算做什么呢?”

    后方的声音没了,人们个个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丁点的消息。

    因为,李讲的想法太过天马行空。

    在没有确切消息之前,没人猜得到他的步子要往哪里迈。

    李讲顿了顿,平静说道,

    “我留意到,在我们大唐各地,一样的文字,最多有超过十种的写法,太过驳杂,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各地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什么意思?”靖王心脏一跳,眼眸像是有精光射出。

    “文字存在的才气,虽然能让我们在没有学习过这种文字的情况下,瞬间明悟文意。”

    李讲道,“但同时,它也会成为一种限制,限制作品在百姓中的流传。”

    “你难道是想……统一文字?!”

    靖王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他听到第一句话就有如此猜想了,但没想到李讲真的要这样做。

    “这也太难了吧?”

    靖王蹙眉,第一时间就开始思考实施的难度。

    且不说要在超过十种文字中,哪一种文字最适合作为官方文字。

    就光说推广到全国各地,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

    “这是个漫长的工作,但绝对值得。”李讲目光坚定。

    “确实。”靖王也点头表示认可。

    一旦确定了官方文字,那许多事情从此往后都将变得简单起来。

    这是个开头很难,但一旦完成,后世永久受益的工作。

    靖王本以为,这已经是李讲接下来最大的目标,没想到李讲又开口道。

    “书同文只是一环,除此之外还有言同语,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李讲洋洋洒洒的开口,向靖王解释了这里面每一个名词的意思。

    听完之后,靖王大受震撼,一脸如同见鬼的表情看着李讲。

    “文王,你是文仙转世吗?”靖王心在颤抖。

    虽然还没落实,但是靖王已经可以肯定。

    李讲要真的做到这些,恐怕连突破大圣的功德都足够了,甚至还将超出一大截!

    因为,这些一旦完成,那将使得大唐真真正正的化作铁桶一块!

    “我本以为,文道已经是穷途末路,没想到,原来只是我鼠目寸光。”

    靖王失魂落魄的呢喃,“看来,我真的是病急乱投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